【直报网北京10月26日讯】(检察日报)如果你在浏览手机时,看到这样一段视频——一个满脸灰尘的孩子站在一栋破旧的房屋前,说自己无父无母,只能帮邻居干活并照顾抚养弟弟妹妹,你会不会心生怜悯,想要为这群大山里的孩子尽一丝绵薄之力? 23日,这则名为“做梦都想不到,孩子想要化肥”的视频由短视频博主“吕先生凉山行”发布在相关平台,瞬间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关注。然而,这则虚假不实视频实则是吕某为博取眼球,刻意让凉山地区的孩子演绎的,而视频中的孩子实际上和奶奶一起居住在集中安置房,并享受着政策补贴。据最新消息,吕某已被公安机关依法传唤,要求其立即删除虚假不实视频,并公开道歉(《澎湃新闻》10月25日报道)。 本以为是一场正能量的爱心接力,结果是一场荒诞的“卖惨”闹剧,如此反转着实令人震惊。这已经不是大凉山的孩子第一次以“贫穷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人为策划、恶意摆拍、后期合成……以孩子作为弱势群体的虚假视频不仅是在挑战社会公众的底线,更为这群视频里的孩子带来了一生无法“删除”的精神阴影。 成长中的孩子不应该成为赚取流量的“密码”。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构建了“六大保护”体系,而这其中,对于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第72条明确规定:“信息处理者通过网络处理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和必要的原则。处理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应当征得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利用孩子摆拍制作的短视频,不仅违反了法律规定,更重要的是,这势必会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尚未成型的价值观,给孩子们带来“我穷”的原始思维定势和不必要的社会关注度,进而影响到孩子的日常生活和未来发展。如果发布虚假信息的情形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还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2019年初,《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发布,明确网络短视频平台实行节目内容先审后播制度;2020年底,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网络秀场直播和电商直播管理的通知》,提出平台要落实管建同步,对违规不良内容实现精准预警和及时阻断。国家层面已相继对平台监管出台明文规定,既然责任明晰,为何视频“卖惨”仍频频发生?如何提高短视频发布者的违法成本,让善意释放在真实的基础上?这值得我们深思。 对此,短视频平台运营者可以建立审核环节的定向筛选,以关键词、内容成分等对此类视频进行二次过滤,提高审核门槛,让事后追责变成事前预防,如若发现用户已经发布含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的信息,应立即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处置措施,保存有关记录,并向网信、公安等部门报告。同时当地政府部门和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应在事发后进行积极调查和回应,对于确实构成虚构事实的,要及时进行澄清并追究短视频发布者的责任,确保形成违法必究的高成本短视频生产方式。 大凉山的孩子,不需要“卖惨”,只需要让他们在山川之间自由多彩地成长,然后走出大山,再去回馈大山。这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我们对于这群孩子最大的善意。 (原标题:让凉山孩子“卖惨”,不应成为“流量密码”) 责编:小美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