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合法的消费返利商业模式是怎样的? 由于市场竞争、产能过剩、高库存等因素,从促销、扩大销售规模和利润总额、提升品牌、维护用户忠诚度、打击竞争对手等利益考量,消费返还是行之有效的竞争利器。消费金融专家刘洋向《经济》记者介绍了消费返利中常见的几种模式。 1.商家基于促销进行的消费返还 一是折让。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的消费额基础上,直接减下部分金额或折扣形式给予让利,消费者按让利后金额支付即可获得所需商品服务。例如,夏季服装在不同季节都有折让,春夏折让的目的是扩大销售,秋冬折让的目的是去库存和推换季服装。 二是卖送。商家为了刺激消费者,给购买商品的消费者赠送商品或礼物。如“卖一送一”。 三是减让。商家事先设定满足减让的条件,根据消费额度予以减让。如满300减80,消费额度达到300元,就减让80元。 四是赠送有价消费券。商家事先设定满足赠券的条件,根据消费额度予以赠券,消费者获得赠券可以在商家提供的商品中有条件地选择消费,并用赠券抵付现金。如消费满200元送100元券,消费额度满200元时,获得一张面值100元的购物券,再消费时,100元购物券可抵100元现金付款。 五是提供增值服务。成本较低、利润率较高的行业适用,即商家按消费额度额外赠送一定额度的服务。如美容业采用消费5000元送免费美容服务10次,相当于每次美容服务单价下降。 六是通过消费积分返利。商家制订消费积分规则,消费者成为其会员,按消费额度大小,把每次消费折算为积分,记录在该会员的账户上,定期或按积分量给予一定价值礼品赠送或抵换现金价值再次消费。如商场、银行每年进行一次按会员积分量多少赠送礼品;航空、铁路按乘客累积消费积分(里程)赠送机(车)票;通信运营商按一定额度积分兑换相应现金,充话费或流量费。 2.第三方平台的返还模式 一是赚取差价返还佣金的第三方返还平台。此类平台如返利网、返还网等,收集不同商家、电商平台提供的折让等返还优惠政策,集合在一起供消费者选择。 二是代收代管代支付和金融运作增值类第三方返还平台。为了破解商家逐利导致消费返还从促销异化为对消费者产生价格欺诈、质量欺诈、绑架无效消费欺诈等突出问题,不受商家、消费者控制的第三方消费返还平台正成为新的探索领域,多为电商、支付、大数据、区块链等“互联网+技术创新线上平台”。 3.消费信托 消费信托以消费者为核心,以消费投资为切入点进入普通客户的视野,兼顾“理财+消费”的功能,将资金和消费品进行了更多结合(如消费规划、个人财富规划、人生规划等),使消费品同时具备了金融属性和产业属性,丰富了普通投资者的理财方式,提升了投资者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联接产业链前端融资需求与后端消费需求。尤其是借助互联网技术,进一步降低了普通公众的进入门槛,已有低至100元的普惠化个人消费信托产品入市,这是二级市场证券业务无法比拟的。 4.消费众筹 消费信托的过渡性、替代性模式——消费众筹应运而生。例如,影视消费众筹改变了传统影视融资依靠贷款、借款、找机构投资者签署“城下之盟”不平等条约等方式,让粉丝能够从消费端前移到生产端,将未来的消费资金作为投入,降低了影视制作企业的融资成本,锁定了目标消费者,也能激活参与众筹“粉丝”的朋友圈,起到精准的促销效果。 (原标题:消费返利骗局层出不穷,岁末年初小心上当!) 责任编辑:小宇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