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与寒流”共存的农村电商 近几年,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部署以及国内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与电商平台的下沉,农村电商市场正在火热地发展,其在便利农民消费的同时,也带来的新的创收渠道,同时也为农村兴旺带来了契机。至去年底,我国农村网民较去年3月增长了5471万,网民规模达到了3.09亿,占网民整体的31.3%。此外,数据还显示农产品网络零售规模持续增长,2019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4168.8亿元,较2018年增长24.8%,其中生鲜产品网络零售额突破千亿,成为农产品上行第一大品类。 然而在火热之外却也有着阵阵寒流,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电商的现实与期待尚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比如许多地区的农村电商实际发展速度仍然非常缓慢,尽管电商运营站点建造得火热,其利用率却并不高,甚至形同虚设,还有极个别地方出现了“拿完补贴就跑路”的情况。 除此之外,农村地区电商基础设施薄弱也制约了这一行业的发展,有些地区电商和物流板块分割,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导致了农产品销售困难。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产品供应链水平比较落后,包装、冷链、仓储发展相对于电商发展的步伐严重滞后。 为了消除这阵“寒流”,农业农村部也在去年制定了《“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工作方案》,明确优先选择包括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地区在内的100个县开展试点,探索形成一批符合各地实际、可复制、可推广的推进模式和标准规范,向全国推广使用。 正因为既有“火热”也有“寒流”,想要运营好农村电商,便需要清楚其本质所在。无论是互联网意识的培养、基础设施的跟进、产业的电商化升级,还是当地电商企业的培养、创业创新氛围的打造、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这些都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可以说,农村电商是一个需要时间的全民总动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形成热度之后如何进行全方位的布局,便是当前农村电商所需要突破的瓶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