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需让公众知情 不赞成高峰时段票价差别化 “至于涨不涨价,因为我现在掌握的数据还不够充分,所以很难作出判断,但在这件事情上,北京市政府首先应该拿出一个科学的公共管理的态度。”在当日举行的2013年《公共服务蓝皮书》发布现场,身为蓝皮书主编的钟君如是谈道。 钟君介绍,一项大型调查显示,仅3.96的受访者认为北京公共交通价格“非常高”,17.74的人认为“比较高”,29.06的人认为“一般”,21.51的人认为“比较低”,27.74的人则认为“非常低”。 “要缓解公共交通补贴方面的财政压力,就需要提高地铁票价,其后果是价格杠杆把人赶到地面,加剧地面的交通拥堵。在财政压力和交通拥堵之间,北京市政府只能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在钟君看来,如果确需调价,北京市政府应公开整个决策过程,包括地铁建设和运营成本、财政补贴额度以及政府是否有能力负担,“要算个明白账,让老百姓理解提高票价的苦衷,所以这个工作宜细不宜粗。” 当被问及政府应在多大程度上予以财政补贴时,钟君表示,公共交通作为一种公共产品,要考虑各个阶层的利益,公平性和包容性应是非常重要的原则,所以,补贴一定是需要的,但至于多大程度,这应该根据政府财力。 对于具体调价方式,各方也是争议不下。此前,北京市人大代表宁斌曾建议,按里程计价,以2元为起步价,超过6站加价,最高票价为8元或10元。 对于官方提出的“制定高峰时段票价差别化方案”,钟君并不赞成,“因为高峰时段是没有办法避免的,在弹性上班制度缺位的情况下,不能因为地铁票价增加就不上班,所以这解决不了刚性需求。”▲ (原标题:专家:涨价难抑北京地铁客流高峰 恐增地面拥堵) 责任编辑:王昆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