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9月19日讯】(人民网-财经频道 )2015年上半年,一方面,我国各项改革正爬坡过坎,不断取得新突破,呈现出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另一方面,我国经济也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尤其需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 定力,简言之,就是要有定心、定行之力。古人云,“未必才识了得,必其胸中器局不凡,素有定力。”新形势下重提战略定力,就是要在错综复杂形势下为实现战略意图和战略目标保持战略自信、意志与毅力。困难前稳得住,开拓中不急于求成,“胸中不乱,万事皆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多次强调要加强战略思维,增强战略定力。认真学习总书记“战略定力”讲话精神,就是要主动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领会定与变、稳与进的辩证关系,稳字当头,稳中求变,稳中求进,推动中国经济走出一条质量高、效益好、结构优的发展新路。 稳字当头 不搞强刺激 进入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就当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保持宏观政策基本稳定,加强政策落实,把我们的战略定力、我们对经济发展的信心通过稳定的政策传导给全社会。 从总书记讲话可以看出,在宏观政策与宏观经济之间的联动上,保持战略定力,就定在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上。稳,就是宏观政策要“稳”字当头,不搞强刺激。 “稳字当头”,体现了对我国基本国情的战略自信心。即,我们面对困难和压力,对于战略方向与工作成效要有信心,对于走出困难时期要有耐心,对于继续推进改革有决心。 今年上半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我国GDP7%的增长与预期目标相符,凸显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求进的态势。但也有少数人,一看速度放慢就心里发慌。实际上现在“缓增长”正是“调结构”的发展转机,绝对不能再旧病复发,重走老路。搞强刺激、踩大油门,只会让经济在短期内“兴奋”,但缺乏持久活力,还可能留下产能过剩、债务风险积聚等“后遗症”,损害的是转方式、调结构等中长期发展战略。 要想扭转这些“担忧”,最大程度的凝聚发展信心,就有必要准确认识、理解当前的经济形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赵锡军认为,虽然经济增长新动力不足和旧动力减弱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但当前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广阔。 事实也证明,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难改“稳”这一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换挡是经济规律使然,7%的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仍然名列前茅。有外媒评价称,7%是对中国政府为抑制经济增长放缓所推出的一系列扶持措施的肯定。 日前,国家统计局局长王保安将上半年中国经济归纳为五个“稳”:增长稳、就业稳、价格稳、农业稳和收入稳。其中,城镇新增就业718万人,已完成全年目标的七成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跑赢”GDP;物价指数涨幅温和……上半年一系列发展亮点为下半年经济的向好预期奠定了基础。 “展望下半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平稳增长。这就需要继续保持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中央党校教授赵振华说。 目前,我国经济总体运行还在合理区间内,强刺激既没必要,也没需要,而未来的发展关键,在于保持政策连续性,精心谋划用好“我国经济的巨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