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在共享单车进入终局前,外界曾盛传滴滴出行将会收购小蓝单车。但是,随后,双方均发布公告,称小蓝单车将交由滴滴出行托管,而小蓝单车的品牌、押金和欠款仍归属于小蓝公司。 与此同时,滴滴出行还推出了嫡系“青桔单车”,小蓝单车瞬间成了其“垫脚石”。为了规范共享单车行业,部分城市出台新规,对投放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以北京为例,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复,滴滴将在今年年底把25万辆小蓝单车全部置换为12.5万辆青桔单车。 有滴滴出行内部人士向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透露,现在小蓝单车在各城市的投放并不多。 事实上,与小蓝单车命运相似的,还有曾经的永安行单车。在哈啰与永安行合并后,哈啰单车以置换永安行单车的方式进入北京市场。 C 它们收割 “三电一兽” 逆风翻盘盈利 与共享单车从问世就被各大投资机构所看好相比,共享充电宝面临的则是截然相反的处境。从概念提出开始,就被外界质疑可能存在“数据被盗”的情况,在此背景下,共享充电宝显得格外低调。 曾有业内人士告诉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共享单车之间的价格战,更像是为了争取竞争对手的用户。而共享充电宝行业更像是集体做大蛋糕,不断扩充共享充电宝的应用场景,再进行分食。 没有共享单车品牌之间惨烈的价格战,但到2019年,共享充电宝行业也已经基本形成了“三电一兽”的格局。3月,街电COO何顺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共享充电宝行业头部玩家已基本实现盈利。 至此,共享充电宝已经逆风翻盘。与共享单车的涨价中带有一丝窘迫的“想要赚钱”相比,共享充电宝在2019年的涨价更像是有底气的“集体垄断”。在消费者形成使用习惯后,收割季已经到来。 在2019年,多家品牌的共享充电宝均悄无声息地涨了价。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发现,各品牌是根据充电宝投放场景的不同实行不同的计价规则,相比过去1元/小时的计价,现在大部分计价为2~3元/小时,甚至存在5~8元/小时的高价。 不同于共享单车行业的普遍涨价,共享充电宝更像是定点斩杀。在部分运营区域,共享充电宝的价格甚至能达到8元/小时的价格,有网友评论称“一天的上限价格已经可以购买一个小型充电宝。” 即便共享充电宝涨价,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已经养成,共享充电宝也充分地证明了其盈利能力。(记者 袁野 杨佩雯) (原标题:2019的共享经济 冲破补贴的天花板就是赢家?) 责编:小美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