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3月23日讯】(北京商报)目前断定全球已进入经济危机还为时尚早、物价预计会出现逐季下降的态势、对有条件的险企放宽权益投资占比30%上限……3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央行副行长陈雨露、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国家外汇局副局长宣昌能在会上就物价、金融危机判定、险资入市等问题逐一回应。
物价预计将逐季下降 物价未来如何走,货币政策在“稳增长”和“控通胀”上会如何平衡?央行在发布会上给出了答案。“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国民经济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生产会逐渐跟上来,商品供给正在逐步改善。物价整体的形势将会逐渐趋于缓和,在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预计会出现逐季下降的态势。”陈雨露指出,货币政策首要的是要保持币值的稳定,既要保持对内物价水平的稳定,又要保持对外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陈雨露介绍,2019年全年CPI同比上涨了2.9%,拉动上涨的因素主要是结构性的,因为猪肉和其他部分食品价格供给不足所导致的。随着各部门陆续出台保供稳价的政策,积极进行预期引导,2019年通胀的预期是稳定的,通货膨胀的预期没有发散。2020年1、2月的CPI同比上涨了5.3%,这里既有结构性因素的拉动,同时又叠加受到了疫情对供给的影响。疫情对供给的影响、对通胀的影响可能还会短期持续一段时间。 他进一步表示,物价能否稳定,取决于经济的基本面,目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平稳,总供给和总需求是基本平衡的,所以不存在长期通胀或者通缩的基础。陈雨露指出,2020年既要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同时又能够防范信用收缩的风险和经济下行出现叠加共振,处理好稳增长、防风险和控通胀的综合平衡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全球多国掀起降息潮,中国央行在下一步货币政策宽松方面会不会有更大的力度,颇受市场关注。陈雨露介绍,在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增加流动性的政策以及引导市场利率下行政策的有力支持下,我国实体经济已经在边际改善。从3月以来所掌握的支付结算数据来看,实体经济持续向好,估计在二季度各项经济指标会出现显著改善,中国的经济增长会比较快地回到潜在产出附近。 就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的方向来看,主要把握几个方面,一是分阶段把握货币政策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始终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二是充分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独特作用。三是要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四是要加大对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和发行金融债券的支持。最后是要继续推进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以此引导贷款实际利率不断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