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目前这13片文化精华区包括什刹海-南锣鼓巷文化精华区、雍和宫-国子监文化精华区、张自忠路北-新太仓文化精华区、张自忠路南-东四三至八条文化精华区、东四南文化精华区、白塔寺-西四文化精华区等,覆盖北京市多个历史文化浓厚的地区。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健全的实施机制是保障规划落地的重要基础。为把规划落实好,全市将编制实施系列行动计划、年度计划,按照量化、细化、具体化、项目化要求,拉出重大工程、重大建设项目、重大政策和重大改革举措清单并逐一落实。比如围绕“一核一城三带两区”总体框架,相关专项规划和行动计划已经基本编制完成,下一步市发展改革委将继续加大政府投资支持力度,保障重大文化项目实施,2020年拟安排投资约9亿元,比过去三年年均投资增长了将近一倍。 借力“文化+” 现如今文化产业的发展已受到各方的关注,同时文化产业通过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不仅扩大自身的发展空间,也令其他产业实现新的升级,这使得“文化+”成为近段时间的发展重点,而此次《意见》也进一步强调,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体育、金融等深度融合发展。 《意见》提出,要布局基于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全媒体建设,加强数字内容供给;打造融精品路线、文化精华区为一体的文化景观网络,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发挥“双奥之城”独特优势,打造国际体育赛事集聚地,推动文化和体育互融互促;发挥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以及各类文化产业园区作用;健全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首都文化金融生态圈等举措。 文化产业现已成为北京重要支柱产业,数据显示,去年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收入合计12849.7亿元,同比增长8.2%,且数字创意和内容版权为两大主攻方向,同时北京市现已先后出台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文化+金融”、“文化+科技”、“文化+旅游”等系列政策。 北京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赵卫东指出,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文化产业核心领域优势明显,新闻信息服务业实现收入占全国一半以上,影片产量占全国近一半,版权登记数量占全国40%左右,创意设计服务业收入和广告经营额占全国1/4。北京作为各大金融机构总部聚集地,文化金融市场充满活力,私募股权融资金额占全国近六成,文化产业并购规模占全国三成以上。《意见》《规划》提出,要加快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 升级文化消费品质 近年来,北京通过创新实施“投贷奖”、举办惠民文化消费季、拓展老旧厂房文化空间等一系列政策,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北京市文资中心党委书记刘绍坚透露,北京文化产业人均实现营业收入121.2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6倍。文化新业态快速发展,文化核心领域营业收入占比8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7.5个百分点。新闻信息服务、文化传播渠道、创意设计服务等文化核心领域收入占全国的比重分别达到31.2%、18.1%和17.6%,引领作用越来越明显。 在此背景下,北京将进一步努力建设设计之都、影视之都、演艺之都、音乐之都、网络游戏之都、世界旅游名城、艺术品交易中心、会展中心,使城市在加快培育核心动能过程中全面升级文化消费品质。 《规划》中指出,大幅提升北京文化产业在设计、影视、演艺、音乐、网络游戏、旅游、艺术品交易、会展等领域的国际竞争力。且北京将加快实施“文化商圈”计划,推动前门大栅栏、王府井、西单、五棵松、蓝色港湾、三里屯、隆福寺等商业街品质化发展,加快培育建设新兴商业街区,植入高品质文化设施、文化景观、文化项目、文化业态,吸引国际知名品牌、原创自主品牌在京首发,打造具有全球知名度的文化商业新地标。 而在城市副中心、“三城一区”、新首钢地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等重要城市发展区域,《规划》指出,将新建一批集艺术表演、互动体验、时尚消费于一体的文化休闲空间。同时,策划推出“夜京城”文化休闲活动品牌,精心挖掘一批主题鲜明的文化精品走入商业街区、走近消费人群,打造夜间文化消费业态。与此同时,办好惠民文化消费季、文创市集等惠民文化消费活动,培养文化消费理念,提升文化消费能力。 数字文创产业智库研究员李杰认为,现阶段人们对文化消费的需求正不断增加,同时产品形式也愈发多元,给予消费者更多选择。通过建设“文化商圈”,则能将更多文化及其他产品聚集在一起,促进消费欲望,同时入驻的各品牌也能实现联动,如跨界推出商品或服务,借助合作的力量让自身对接到更多消费者。北京商报记者 卢扬 郑蕊 伍碧怡 (原标题:北京敲定全国文化中心建设15年路线图) 责编:小美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