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8月8日讯】(柳州晚报)核心提示:打着“中华慈善公益联合会”名义,运作所谓的“慈善经济”,在短短的20天里,该组织在柳州市发展会员170多人。去年底,晚报对这个所谓的“慈善组织”进行暗访调查后发现,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传销组织。记者将情况向柳州市公安机关反映,引起警方高度重视。随后,这伙人被警方抓获。经过9个月的缜密侦查,近日,该传销组织全国总发起人潘某军被柳州市警方抓获。记者对潘某军进行了采访。 回放:暗号是“麻将开桌” 去年12月中旬,晚报接到群众反映,一群自称是“中华慈善公益联合会”的人,在柳州市文昌路一家茶馆里“运作”所谓的“慈善经济”。晚报记者对这个“慈善组织”展开暗访调查发现,该组织疑似一个传销组织。 晚报记者将情况向警方反映,市公安局鱼峰分局立即指派箭盘责任区刑侦大队精干警力展开侦查。抓捕当天,晚报派出多名暗访记者深入该组织。行动约定的暗号是“麻将开桌”。暗访记者看到时机成熟,给外面等候的记者和刑警发去暗号,抓捕行动迅速展开。这些传销人员尚未来得及反应,即被警方全部控制。负责在柳州运作的张某凤等人悉数被抓获。 由于该案全国影响甚大,因此被列为公安部督办案件。经过鱼峰公安分局经侦大队民警的进一步深挖,今年6月29日,该传销组织全国总领导人、今年45岁的潘某军(江苏省徐州市人)落网。 经警方查明,该传销组织已发展下线人员2000余人,涉案金额达3300多万元。8月4日,柳州市检察机关依法对潘某军批准逮捕。至此,该案已有5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执行逮捕。 “我是一个善良人” 潘某军是如何领导这个传销组织的呢?8月5日,警方前往看守所对潘某军进行宣捕,记者面对面采访了潘某军。 45岁的潘某军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看起来斯斯文文。 “我没有参加这个组织,我是冤枉的!”潘某军开口就喊冤。他说,自己曾经在保险行业里做了14年,“帮助”了不少人。 做保险与帮助人怎么画上了等号呢?记者听得一愣一愣的。 原来,在潘某军的理念里,卖保险就是给人提供保障,有多少人买了他的保险,就等于他帮助了多少人。“我是一个善良的人!”潘某军接着强调说。 潘某军告诉记者,大概在2012年时,因为“无知”,他加入了一个叫“集善家园”的组织,这个组织打着“中国残联”的幌子在全国各地从事传销活动。“其实这个组织本意也是好的,只是运行模式不合法,我刚加入了一段时间,这个组织就被取缔了。我又回到了保险行业,继续帮助人。” 谈话中,潘某军称自己做保险业务“很赚钱”。记者问他:“既然保险那么赚钱,为何2013年却打着中华慈善公益联合会名义搞起传销来?”潘某军一听,立即纠正记者:“这不是传销,这是一个行业。” 他补充道:“做每个行业都是为了赚钱。” 潘某军说,2013年初,一个朋友叫他到北京做生意。到了北京后,他见了一伙人,里面有不少“名人”,甚至有大学“博士”,得知大家都想“投资”慈善“行业”,他也来了兴趣。 “不过,后来听他们所说的运作模式,与‘集善家园’的模式雷同,我就拒绝加入。” “有人吃完宵夜就萌发善心” 正是由于潘某军的拒不承认,导致审讯工作变得异常艰难。不过,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好猎手,在办案民警的几番斗智斗勇下,潘某军终于败下阵来,对这个涉嫌传销的组织作了如实供述。其实,“中华慈善公益联合会”是一个志愿者制分先后层级的传销组织,“志愿者”入会需要有人推荐,并成为推荐人的下线,入会时需缴纳1850元的“慈善捐款”,这笔钱中的450元打到潘某军的银行账户上,剩余的1450元分等级分配至上线组织成员手中。 “你在组织里是什么身份?”记者问。 “我什么身份都不是。”潘某军答。 “既然什么都不是,为何每个会员都要给你汇钱呢?” “因为交善款要到银行柜台办理,银行晚上不上班,很多人在晚上或凌晨吃完宵夜后,会突然萌发善心,这时银行早已下班,为了方便,他们就把钱打到了我的账户上。” “有多少人是这样‘吃完宵夜萌发善心’的呢?” 潘某军想了想说,从2013年3月成立以来大约有1000人左右。“这些善款大多我都转交给了‘中华慈善公益联合会’的李会长,后来出事了,李会长也找不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