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9月29日讯】(号角Pro)这家以线下门店为依托、主打健康类产品的企业,竟用一套精心设计的套路瞄准老年人,先以免费福利为诱饵拉人入群,再通过封闭直播夸大宣传,把普通食品包装成能治慢性病“神药”,不少老人因此陷入消费陷阱。
最初,国科优选线下门店常在社区周边张贴宣传,以领取有机龙口粉丝、参与红包雨、抽奖等活动为诱饵,告知老年人只有加入微信群才能享受优惠,许多老人为获取福利被动入群。 紧接着,门店通过一系列门槛完成目标筛选。门店明确要求只有55岁以上人员可入群,年轻人尝试入群会被拒绝。部分门店还需进行身份验证,完成与产品相关的答题才能获得奖励,比如询问特定乳酸菌种类,通过这些步骤锁定老年群体。 入群之后,老年群体陷入封闭的宣传环境。群主每天发送带观看密码的直播链接,且直播结束后无法回看。主播在直播中宣称产品功效,比如益生菌能抑制幽门螺杆菌、缓解胃炎,用夸大表述让老人相信普通食品有药用价值。 随后,交易过程被刻意模糊化。直播中从不展示产品实物,仅在结束后发布群内购买链接,附带优惠信息吸引下单。老人下单后需到线下门店提货,但门店内并无对应产品陈列,直到收货才发现与宣传不符。 当老人察觉问题提出质疑时,维权之路往往陷入僵局。群主会突然宣布暂停直播,随后将提出质疑的老人踢出群聊或直接解散微信群;直播回放、购买链接等关键信息随之消失,老人联系门店时,门店会将责任推给总部,而联系总部则无人回应,最终导致老人维权无门。
商家能精准欺骗老人,首先在于精准抓住了老年群体的特点。老年人普遍存在健康焦虑,商家便主打慢性病调理等宣传方向,用“立竿见影”“解决根本问题” 等表述贩卖焦虑;同时,主播会以亲切的态度与老人沟通,给予日常关怀,用情感互动填补老人的情感空缺,逐步获取信任。此外,老年人对食品与药品的区别认知不足,数字操作能力薄弱,不会通过录屏等方式留存证据,这些特点都让他们容易落入商家的圈套。 其次,国科优选采用总部与门店分工协作的模式,形成对老年顾客的“闭环收割”。总部负责核心的欺诈环节,包括运营私域直播间、设计虚假宣传内容、控制交易数据;线下门店仅承担前端工作,比如拉老人入群、推送直播链接、提供提货服务。这种宣传与销售分离的方式,让门店可随时推脱宣传责任,总部则隐藏在幕后,极大增加了欺骗的隐蔽性,也给监管部门追溯责任带来难度。 此外,商家还会主动销毁关键证据,进一步阻碍维权与监管。商家将直播设置为无法回看,购买链接设置为限时失效,对提出质疑的顾客直接踢群或解散微信群,删除聊天记录;在多次被媒体曝光后,平台还收紧了加盟政策,拒绝陌生客户的加盟咨询,通过这些操作降低被调查、追责的风险,让老人维权时缺乏有效的证据支撑。
从老年顾客权益来看,经济损失与健康风险并存,维权难度极大。经济层面,以上海宝山区某门店为例,18场虚假宣传直播的销售金额就达6720元,多地老人单笔消费金额从数百元到数千元不等;健康层面,部分老人因相信直播宣传,停用正规治疗药物,改用普通食品调理身体,可能延误病情。而在维权过程中,因证据被商家刻意销毁、总部与门店互相推诿,老人维权成功率极低,涉事门店多仅被处以小额罚款,总部常未受到实质性追责。 从社会层面来看,这类骗局还会破坏信任关系,引发家庭矛盾。商家以“情感关怀”为伪装开展营销,透支了老年人对陌生人的信任,甚至让部分老人对正规医疗机构、健康服务产生怀疑;家庭矛盾也随之增多,不少老人即便面对调查,仍因对主播的信任而坚信自己没有受骗,导致家庭分歧。 对监管工作和市场秩序而言,私域直播的欺诈行为比公域直播更难管控。私域直播依托微信等社交工具开展,受众是特定的老年群体,直播内容需密码观看且无回放,信息传播处于封闭状态,难以被外部及时发现;再加上总部与门店责任分离的模式,监管部门在固定证据、追溯责任时面临极大阻碍,现有监管手段难以有效覆盖这类隐蔽的违法行为,对市场秩序造成冲击。
国科优选事件将老年顾客权益保护的多重短板展现出来。监管层面,针对私域直播的专项法律法规尚未完善,缺乏明确规则界定直播内容留存期限、总部与门店责任,导致执法缺乏依据,难以有效约束违法行为。 老年群体自身方面,基础消费常识与自我保护能力不足。老年人普遍不了解食品与药品的区别,易被“治病”“调理慢性病”等宣传误导;同时,他们数字技能薄弱,不会录屏保存证据,权益受损后缺乏主动维权的意识与渠道。 平台层面,社交平台与私域直播工具运营方未落实主体责任。这些平台未对“55 岁以上专属群”“带密码的健康类直播”等风险场景设置预警,也未协助监管部门留存数据证据,客观上放任了骗局传播。
家属可以定期向老人分享国科优选这类骗局案例,帮助识别虚假宣传话术。日常生活中协助老人留存交易记录、产品包装等凭证,对大额消费及时沟通,避免冲动下单。 监管部门需要加快完善私域直播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直播内容留存期限,界定总部与门店连带责任。加大执法力度,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提高罚款金额与违法收益的匹配度。通过社区讲座等老人易接触的渠道,普及辨别知识和维权方法。 平台则需要履行主体责任,加强风险防控。建立专门风险监测机制,对55岁以上专属群、健康类密码直播等场景重点标记。严格审核直播主体资质,核查相关证件,对虚假宣传账号及时封禁,配合监管部门调取数据。
社区可联合医疗机构、市场监管部门开设老年防骗课堂,讲解消费陷阱特征。组织志愿者队伍,为老人提供帮助,协助辨别产品资质、留存证据。消费者协会等组织开通老年维权绿色通道,简化投诉流程,联动部门快速响应,形成保护合力。 (原标题:央视曝光国科优选:“坑老”套路) 责任编辑:一一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