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8月22日电(万宝周刊报道)经历三度转型成功,公司终于苦尽甘来迎接丰收 台股从6922点底部上涨,一路攻到7500点以上。相对于大盘未过前高,部分个股已经领先突围,保健食品大厂葡萄王也是其中之一,股价不但创18年新高,技术面均线也呈现漂亮的多头排列,俨然成为台股、甚至生技股的信心指标。 摊开葡萄王历年财报,可发现公司从2001年开始营收、获利呈现逐年增长的状态,其中营收年复合成长率达14%,净利更以每年将近50%的高速成长。即使在2008年金融海啸时期,公司获利也仅有个位数下滑,从2009年开始更是大幅跳升。这家成立逾40年的老牌生技厂,业绩竟能有突破性的发展,相当值得深入探讨。 两度转型打下生技硬底子 1969年成立时,葡萄王原先以生产学名药为主,当时因专利药到期的市场规模不大,学名药产业受到较少关注,故公司进入第一次转型:生产食品饮料。当时台湾机能性饮料市场蔚为潮流,葡萄王推出的〝康贝特〞一炮而红,藉由广告宣传在台湾打响知名度。然而机能饮料大多以进口原料合成为主,进入门槛并不高,马上就面临对手杀价竞争、市占流失的问题,这让创办人曾水照先生深刻体会到:唯有研发自有关键技术,才能摆脱红海市场竞争的命运。 公司在1991年跨入第二次转型,不但奠定了朝向保健食品发展的深厚基础,也为20年后的业绩大成长埋下了伏笔。在这一年,葡萄王投入大笔经费成立生物工程中心,投入菇菌类发酵生产,并从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挖角专业人员补强研发能力,目前中心研发人员已扩充到46位,每年研发费用占营收比重维持在3%以上,甚至比一些科技大厂还高。从1996年推出〝灵芝王〞上市以来,葡萄王陆续推出20多种产品,公司营运重心已完全朝向保健食品发展,2002年顺势更名为〝葡萄王生技〞,到今年上半年为止,保健食品占营收的比重已超过90%。 葡萄王目前原料发酵槽的产能可达275吨,已具备竞争者进入障碍的产能规模,不但在乳酸菌、菇菌等原料发酵都站稳台湾最大供应商的角色,也是中国台湾第一个运用液态发酵技术来大量生产菇菌类的厂商。尤其乳酸菌在原料生产、O EM代工也有所斩获,客户超过20家,其中不乏知名药厂和直销商等,从公司成立初期制造学名药起家,现在变成关键原料的提供者,在上游原料和中游制造都累积雄厚实力。虽然代工占营收比重仅5%,但和客户的合作关系更有助于持续改良技术,以及切入更新的领域,仍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发展通路获利三级跳 在企业经营的微笑曲线中,葡萄王虽然在技术、制造的能力无庸置疑,但剩下的右端因子-通路、品牌,却甚少耕耘,这也是公司第三次转型的关键。1993年,曾水照决心强化产品营销,成立以传销通路为主的子公司葡众,并从当时中国台湾知名直销商挖角6位高阶顾问,为葡众的经营策略、奖金模式等打下雏形,自此将原料到通路的一条龙模式完整建构。 虽然成立时间较晚,但根据最新统计,葡众在2011年已成为中国台湾第四大直销业者,会员人数突破8万人,也是前十大业者中唯一的本土企业(其他如安利、贺宝芙等皆为外商)。更难得的是,在全球百大直销业者中,葡众仅靠中国台湾市场就能冲上第83名,也是唯一上榜的中国台湾业者。不同于其他直销商以赚取业绩奖金为主,葡众经销商几乎都是会购买自家产品的消费者,因此对葡众品牌的产品有着极高的忠诚度。 一般人都认为葡众的角色仅是葡萄王旗下的直销通路,其实不然。在一般药妆店、大卖场能买到的产品,如〝樟芝王〞、〝益菌王〞等,都属于葡萄王生技的产品,走的是优质平价路线,这是一般消费者较能接受的价位;而葡众销售的〝樟芝益〞、〝康贝儿乳酸菌〞等产品,则走的是高阶产品路线,因此藉由会员传销较能有效销售。此外,葡萄王生技以成分单纯的单方产品(如樟芝王)为主,不同于葡众的复方产品(如樟芝益共含有五种菇菌),成功区隔产品定位,使集团业绩呈现平行式的成长。 随着保健食品市场逐步拓展,葡萄王近年来业绩直线上升,其中葡众也成为主要获利来源,占葡萄王净利比重已超过七成。2011年5月中国台湾爆发塑化剂事件,许多食品、生技厂商因产品检验期间不能上架,业绩大幅衰退;但葡萄王的原料是自行发酵,并经严格控管,无来源疑虑,并以符合cGMP药厂规格来制造,加上葡众并非实体通路销售,几乎不受影响,因此去年营收、净利仍创下历史新高。今年在葡众持续成长贡献下,预估葡萄王营收应可维持两位数的成长力道,加上公司每年皆配发稳定的现金股利,是一档进可攻、退可守的投资标的,市场关注力也会愈来愈高。▲ 责任编辑:王鹏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