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12月31日讯】(新浪)12月27日,由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指导,环球时报社、生命时报社主办,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赞助的“2015安利纽崔莱营养中国行”分站活动在广州市广东大厦如期举办。广东省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汤捷,环球时报社务委员董南及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执行会长王旭峰,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张晋升,与到场的媒体代表与自媒体代表就营养与新媒体传播进行了深入探讨。“食在广州”与新媒体时代的营养科普究竟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在当今新媒体遍地开花的新环境下,如何提高公众的营养素养已经成为了传播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广州人以会吃而闻名全国,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饮食传统观念的影响、营养知识的缺乏,不少人仍存在着对食物选择或搭配不合理的状况,陷入了一些误区。如:将煲汤作为补充营养的重要手段;相信山珍海味是最有营养的;认为青菜寒凉而不敢多吃等。 在新媒体“一键转发”的便利性催化下,有些营养谣言愈演愈烈。王旭峰作为中央电视台多个节目的常驻嘉宾,就《营养大咖的新媒体传播经验》侃侃而谈。王旭峰认为,提高民众营养素养,关键是要有效传播正确的营养理念:“食物多样、合理膳食、吃动平衡”,摄入五彩斑斓的食物,均衡补充各类营养素。现代营养学认为,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和膳食纤维是人体必需的七大营养素,植物化学物质也因为对健康的重要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无论食材发生怎么样的改变,均衡补充各类营养素的核心理念不能动摇。 就如何正面传播营养知识,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张晋升提出了更多系统、专业的见解。随着微博、微信、网站等新媒体的兴起,新闻呈现出及时性、随动性的特点。“人人都是记者”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信息发布渠道的便捷让公众很方便地拥有了话语权,“知识鸿沟”不复存在,健康教育“知信行”的模式遇到了极大的挑战。目前,健康传播呈现出专业性强、解读力弱的现象,面对良莠不齐的健康信息,有的人偏听偏信、有的人道听途说、有的人以讹传讹,引起了一场新的混战。 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上,食物营养类的健康谣言最为常见。一是营养与健康直接挂钩,而食物营养健康谣言时不时“现身”袭击公众的心理底线;二是一些内容不完整的传言和信息问题流入社会,由于人们主观意识的参与,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形;三是正确、真实的营养信息相对缺乏,容易让一些谣言乘虚而入。因此,新的形势为健康媒体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面、可读性强、高质量的营养科普作品,是抗击营养谣言的最佳手段。 那么,健康媒体应当如何帮助民众抗击营养谣言呢?俗语说:“谣言止于智者”。面对各种精心包装的谣言,媒体从业者首先要从提高公众的营养素养着手。对于公众,一定要教会他们擦亮双眼的方法,看到营养知识就多思考一分,一般从以下三步着手。首先,找到说法的出处;其次,验证发言人的资质,看发言人研究的领域与自身的言论是否属于同一领域;然后,研究同领域其他专家的说法,并进行比对,不可偏听偏信。这一步骤能有效识别时下流行的“草莓致癌”、“无糖食品吃不胖”等常识性谣言。 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许丽心指出,传播营养健康知识是保健品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安利纽崔莱作为世界保健食品行业的领导品牌,一直致力于传播权威、正确的营养知识,提高公众抗谣能力;此次营养中国行广州站活动邀请专家、媒体从业者以及营养达人展开“三方头脑风暴”,希望能借“新媒体”的快车,切实为广州民众的营养素养添砖加瓦。▲ (原标题:安利纽“2015安利纽崔莱营养中国行”进广州) 责任编辑:言无忌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直事儿”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