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或成防治2型糖尿病突破口 人体内生活着的微生物统称为“微生物组”,这么多微生物生活在我们的身体内,我们却一直忽略它们的存在,可是说它们是和我们亲密相处的“陌生人”。肠道微生物组,也称肠道菌群,是人体共生微生物的主体,肠道菌群对人体健康的巨大作用和影响直到近年来才开始得到普遍重视。 目前,以2型糖尿病为代表的各种慢性病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流行。由于这些慢性病的发病机制不清楚,到目前为止尚无有效防控方法。近年来,对人体共生微生物,特别是肠道菌群的研究,为解决慢性病的防治问题带来了新的曙光。上海交大-完美(中国)微生态健康联合研究中心的研究发现,结构失调的肠道菌群可以通过产生有毒物质进入血液、引起全身低水平慢性炎症,促进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研究不同民族、地域和生活方式人群的菌群结构差异及其与疾病易感性的关系,开发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新型营养品或者药品等产品,通过监控和调整肠道菌群的结构变化实现疾病的预测、预警、预防和精准治疗,已经成为国际生物医学界最前沿的热门研究课题。 本次论坛邀请了美国人类微生物组计划(HMP)的主要负责人George Weinstock教授、国际人类微生物组联盟(IHMC)的执行委员会委员、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Mark Morrison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的赵立平教授做了有关美国、澳洲和中国的医学微生物组学进展的学术报告;来自包括北京协和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和301医院等30家三甲医院的临床医学专家参加了研讨会。George Weinstock教授介绍了美国人类微生物组计划取得的重要成果,分享了该计划进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遗憾,比如在样本采集处理分析过程中未严格采用统一的标准和方法,缺乏多组学研究等,并为我国开展大规模微生物组研究提供了很好建议。Mark Morrison教授介绍了国际人类微生物组和澳洲微生物研究的最新进展,通过炎症性肠病的例子强调了特定肠道共生细菌在疾病中的作用和元基因组指导下的细菌分离在微生物组研究中的意义。赵立平教授分享了他在营养调控肠道菌群与慢性疾病的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强调菌株水平分析、以生态学理论为框架在微生物组与疾病研究中的意义,并介绍了国际华人微生物组研究的规划。 微生物组联盟成立,合力破解慢性病防控“密码” 近年来,微生物组已经成为生物医学领域最火爆的前沿研究方向。目前,在国际学术前沿已经形成一个新的学科——“微生物组医学(Microbiome medicine)”,其蓬勃发展有望为生物医学和健康科技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为了组织多学科的研究力量、通过基础与临床的紧密结合、依靠“产学研联动”和“国际化合作”的机制,实现微生物组健康科技的转化研究与临床应用,为努力攻克2型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的科学技术难题,从而造福人类健康,上海交通大学将积极组建“微生物组健康研究联盟(简称联盟)”(Microbiome for Health Alliance,MiHealth)。 “联盟”将致力于发展微生物组健康科学与技术,加强该技术的临床转化应用,同时将按照统一的科学和技术标准,在联盟成员内建立具有国际前沿学术水平的微生物组研究技术平台,形成分布在全球的研究网络;积极参与策划、推动、组织、实施中国微生物组与健康关系研究领域的重大、重点科学研究项目;积极参与推动并争取主导“国际微生物组计划”。与此同时,“联盟”还将推动建立微生物组医学教育体系,培养临床微生物组医学研究与应用人才,加强微生物组新技术的临床转化应用,为防治疾病、维护健康服务。 据了解,“微生物组健康研究联盟”成立后将首先组织全国各地的30家三甲医院,开展大规模的人群微生物组的调查,进一步拓展对肠道菌群与糖尿病等疾病关系的认识,发现肠道菌群中防控疾病的新靶点;同时,开展大规模的多中心临床试验,优化和验证针对肠道菌群防控糖尿病的营养干预方案,为形成新的糖尿病临床营养治疗指南奠定基础。完美(中国)有限公司将积极支持该联盟的糖尿病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