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专家呼吁健康从吃好早餐开始 【直报网北京12月20日讯】(金羊网)12月17日,由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指导,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中国营养学会、清华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提供学术支持,环球时报、人民网、生命时报、今日头条、新榜共同主办,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支持的“2016安利纽崔莱营养中国行”走进广州。权威机构专家和各路媒体共同梳理、把脉当下“健康江湖”有关营养与健康的种种险恶,结合公众在营养健康方面的热点问题,把科学的健康营养知识送到公众身边。 在与会专家的发言中,都对一个严重现象表示关切,那就是,时下健康话题很热,但众说纷纭,导致百姓雾里看花,无所适从。一些所谓的健康知识甚至让人深感“虐心”,譬如致癌物负面清单,似乎这也致癌、那也致癌,儿女看了转发给父母,父母看了转发给儿女,搞得大家什么东西都不敢吃,貌似危机四伏。市场上流行的诸如《食物相宜相克速查》等公开出版物,也打着科学的旗帜,给老百姓的营养摄入制造了认知混乱。 专家建议,医生、医疗机构、医学专家等创办和运营的健康类自媒体应适时出现,以取代各种“伪科学”,起到正本清源、良币驱逐劣币的作用。专家还呼吁建立专家审核机制,规范健康类自媒体运营,避免非专业、低质量的“谣言”传播。 “吃好”有了新标准 “吃饱”对今天的大多数国人来说已不是问题,“吃好”才是现在的新追求。什么是“吃好”?对于中国人的“营养问题”,国家是否有权威的标准或指南呢?有!这就是国家推出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谈到“均衡膳食”,专家强调了全谷物和杂豆的重要性,对于一些公开出版物里提出“食物相克”以及不吃谷物类食物有助于减肥等观点,专家毫不含糊地予以了批评。专家主张“吃与动”平衡,坚持日常活动,每天累计150分钟,最好每天能走6000步,既要保持健康的体重,更要保障健康。多吃蔬果、奶类和大豆,这些食物不仅有营养成分,也富含植物化合物和植物纤维。 “2016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里,为了配合平衡膳食,制订了很多新概念,例如,有关“食物份”的教育,就是要让百姓将食物量化的概念牢牢记住。“指南”里还特别提到了早餐,一天当中早餐应该占到食物摄入量的30%,但很多人做不到。 健康从吃好早餐开始 除了“吃好”,近年来,早餐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指出,平衡膳食是指一日三餐的均衡。不少上班族因为早上时间紧张而长期不吃早餐,这种做法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对身体损害很大。研究发现,长期不吃早餐,会增加肥胖、高血脂症和糖尿病的患病风险,让胃病、胆结石等疾病缠身,还会影响认知能力、学习成绩和脑力工作能力,容易加速衰老。其实,早餐是“自主性”很强的一餐,只要提高营养意识,提前做好膳食安排和简单的食物准备,就能实现早餐的充足营养。 丁钢强表示,虽然大家对早餐越来越重视,但多数人的早餐并没有达标。调查显示,我国居民早餐营养不充足的比例在80%以上,总体来说,早餐营养质量普遍偏低,儿童、女性、贫困地区需重点关注。绝大多数居民每天吃早餐,儿童、贫困地区居民比例相对低;约1/4居民在外吃早餐,城市居民、学龄儿童相对较高。学龄儿童,特别是贫困地区儿童人群需要我们重点关注。
问大家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每天都吃早餐吗?调查数据显示,8.6%的居民不能保证每天都吃早餐。贫困农村居民不能保证每天吃早餐的比例最高,其次为大城市居民。而从年龄段分布来看,12.2%的12~17岁人群不能保证每天都吃早餐,比例最高,其次是18~44岁人群,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吃早餐比例最高。从早餐的营养质量来看,6~12岁的儿童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可只有17.8%的儿童早餐营养充足或较充足,比例最低。19.9%的60岁及以上人群早餐营养充足或较充足,比例最高。 那么,什么样的早餐才算达标呢?专家们表示,一顿营养的早餐应该具备5个条件,即有淀粉类食物、优质蛋白质类食物、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的果蔬、坚果和健康的烹饪方式。 “吃好”需全社会合力传播 近年来,营养学界在鼓励大众“吃好”,改善大众营养、引导食物消费、促进全面健康等方面做出诸多努力,但困难重重。专家们呼吁,传播营养知识、让每个人“吃好”,除了个人参与外,各行业都该行动起来。作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心的企业,安利(中国)总裁黄德荫表示,将一如既往地把正确的营养健康知识送到全国各地。安利纽崔莱支持的“营养中国行”项目,就志在传播营养健康知识,提升公众的营养健康素养,引导公众在实现膳食平衡的基础上科学理性地看待和选用膳食补充剂,是实现国家、公众、行业和企业的多赢之举。
据介绍,“安利纽崔莱营养中国行”自2012年启动,先后在25个省市举办了上百场健康讲座,结合公众在营养健康方面的热点问题,搭建营养专家与主流媒体的沟通平台,把权威的健康营养知识送到公众身边,提高了公众的健康素养。 责任编辑:小宇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直事儿”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