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财年,阿里零售共完成48200亿GMV,同期核心零售收入为1765亿,货币化率为3.6%,如此来看,拼多多对货币化率的挖掘要强于阿里,但亦可反映,拼多多商家的实际负担要高于同类企业。 那么拼多多货币化率究竟达到天花板水平了么? 此问题应该参考两大因素:其一,自身因素,拼多多商家相当比例为低单价、低毛利的非知名品牌,其大力扶持的C2M企业也属于此类,商家在平台之上的品牌溢价诉求较低,其投放基本以效果广告为主,这相当程度上会限制拼多多广告单价的增长空间; 其二,电商企业对商家减负已经成为一大趋势,如阿里曾向商家表态不再增加广告负担,货币化率也处于下降趋势,此外,唯品会、京东为代表的腾讯系企业,也都在进行不同的社交化转型方式,扩大流量池,降低商家成本,从外部环境看,拼多多也无太多货币化率增长空间。 既然货币化率空间有限,那么实际GMV的空间又如何呢? 建议引用市场费用这一指标,见下图
2017年拼多多市场费用总量为13.4亿,2018全年则飙升至134亿,是上年的近10倍,在2018年分季度数据中,有大促618和双十一的Q2和Q4,市场费用对营收占比都超过100%水平,拼多多GMV对市场费用依赖并未减少。 此外,2018年GMV增速是上年的234%,远低于市场费用增速情况。 考虑到拼多多市场费用有大致有50%花费在品牌升级处,但即便如此,效果导向的市场费用增速也远高于GMV,市场费用对GMV的边际效应在削减。 于是,对GMV增速的问题可归纳为:拼多多是否会有维持对市场费用高企的投入,若答案肯定,这显然会拖累损益表的表现。 强亏损将会持续 稳定现金流是关键 分季度制作拼多多亏损和营收数据,见下图
Q2由于上市带来以股权奖励为主的管理费用激增,拖累当季盈利水平,排除此因素,亏损仍有放大之势,考虑到以其平台模式拥有75%左右毛利,研发等支出也都在10%以下,因此,市场费用关乎亏损扭转问题。 在前文讨论中,GMV的增长对市场费用投入依赖性提高,短期内,拼多多高亏损的状况不会有太大改变。 于是,对拼多多而言,就影响将现金流的稳定视为重要工作。 截至2018年末,拼多多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共141亿,而Q3末,该数字为149亿,现金流为轻度流出态势。 在运营现金流这一指标,Q4共流入57.3亿元,高于上期的2.5亿,运营效果相当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