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深火热——一面是水,一面是火 随着社交电商一波势力的崛起,好不容易平静下来的电商世界再起波澜,包括阿里系的支付宝和淘宝、苏宁、京东等都相继上线了拼购模式,只不过相较于其本身的体量,不足为外人道也。 与此同时,隐伏在社交电商底层的问题,却在风口中“爆炸”。拼多多上市前后,有关于山寨产品和售假问题被集中推向前台。这与当年淘宝的假货危机看起来出奇地相似。阿里巴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诟病假货横行。2011年10月10月,淘宝商城发布新规,调整对商家的技术服务费和违约保证金,服务费从一年6000元提高到6万,保证金从1万提高至10万,而且出了“清场规则”,引发淘宝中小卖家的集体抗议——这便是当年轰动一时的“十月围城”。究其根本,这背后就是一次从中小商家向品牌商家升级的蜕变和洗礼。 这种成长过程中的“阵痛”是必然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自我救赎。拼多多选择的路径与淘宝也有类似——它一面艰难清退资质有问题的商家,一面做了“新品牌计划”,邀请知名企业入驻,松发瓷器、网易严选等。对于这些企业而言,说服他们的最好理由是数据——面对一个下沉的市场,机遇是巨大的。 救赎与挑战往往同在。知名企业的入驻,为拼多多建立了背书,部分化解了山寨危机,但又出现新的问题:巨大的农村市场,因为拼多多的消费者教育,沉睡的电商意识逐渐被唤醒了。有知情人士透露,在这个下沉市场上,今年春节前后,京东的快递明显增多,运货车也跑得更勤快了。 这是一场迟早会来的战役。当拼多多等社交电商向上游走,而京东等传统电商向下发展,可以预见的是,前者的商品单价必然水涨船高,而后者在下沉渠道又必将发力,整个电商市场可能再次出现洗牌。善变的消费者究竟会如何选择,或许才是检验商业模式的唯一标准,它的核心点在于,究竟是全新的社交+人工智能推荐占据上风,还是传统搜索式电商更加赢得人心。 对于社交电商的“养成”来说,还有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社交场景。社交电商的核心是分享经济,纵观线下能够称得上社交电商的平台,社交场景有三种模式。 一种是以拼多多、云集、瑞幸咖啡为代表的模式。核心的社交平台是微信,这就造成一个潜在的软肋,会否“成也微信,败也微信”?此外,对于这种社交电商模式来说,它分享的是信任经济,因此如何建立信任体系也非常重要,要知道,一旦有人商品出现问题,它引发的负面效应就会像滚雪球一样。 第二种是以如涵电商、小红书为代表的模式,核心的社交支撑是明星、大V的吸引力,也就是我们说的网红经济。但问题同样存在,像如涵电商,顶梁柱是张大奕,一个人是整个集团的半壁江山,对于特定人的依靠特别严重。 第三种是以考拉精选等为代表的“便利店+拼购”模式,这种模式去年在下沉市场做得风生水起,至少有40亿元的资本入局,也被称为社区电商。其核心社交支撑是一个名为“团长”的角色。所谓团长,是指社区中的“群主”,可能是小区内的卖菜大妈,也可能是门口的保安大爷,但他们往往乐于邻里间的沟通,对社区住户的家底“门清”,有极强的带货能力。他们负责搜集情报,并为熟人交易提供“背书”。这类电商是从拼多多模式中汲取灵感而演化,但技术活实在不行,劣势在于熟人经济的社交场景极度狭隘,靠“团长”去突围,没有可复制性,一旦出现商品质量问题还特别伤人脉。 综上所述,社交电商存在的软肋,依然十分明显。即使是头部的拼多多、小红书,也需要外部力量的支撑。阿里巴巴已经为淘宝和天猫打造了一整个生态系统,京东再怎么说也有个自营物流和京东金融可以炫耀,但如今的社交电商几乎都是孤身奋战,这一点,也是需要社交电商花更多时间去积累和研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