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调慈善产生的“蝴蝶效应” 关于“蝴蝶效应”,有这样一种说法,是说南美洲热带雨林里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会在种种条件的催化下引发北半球的风暴。在慈善事业中同样存在着“蝴蝶效应”,往往也会因为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的“带动”,而形成长期的、广泛的影响。慈善事业尽管需要“蝴蝶效应”,因为慈善事业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少数成功人士的“善心”,爱心和慈善需要传递和传播,最终掀起爱心的大浪,让更多的人、更持久地受益。但这种“蝴蝶效应”带动起来不应该是伪善的,高调慈善的确会带动一批人捐钱慈善,但也可能企业炒作以及遮羞的手段而已。 高调慈善为什么不受欢迎呢?马英九曾表示,“行善可不低调,扬善不可高调”,高调慈善违背了捐赠者与被捐赠者的社会平等地位,容易忽略受助者的意愿,伤害受助者的自尊,缺乏接受救助的感恩之心,从而造成仇富心理与抵触情绪,在中国贫富差距日益拉大的情况下,贫富群体的矛盾也在不断加深,这些势必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对社会而言,高调行善并不能在全社会掀起鼓励慈善事业的风气。事实上,高调慈善不仅不能带来全社会善行的普及,反而会形成恶性的攀比,打压了人们善心、善行的表达。高调地宣传自己所谓的行善行为,会在社会公众中造成一种“行善是富人们的专利”的思想观念。普通人会认为行善只是社会上部分富人们的权利,从而使他们行善的思想弱化,缺少帮助他人的道德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