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11月14日讯】(新华网)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我国脑血管病、帕金森、阿尔茨海默等疾病局势日益严峻。11月11日—12日,来自国内外的神经科领域专家齐聚2017华夏神经病学论坛暨第三届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神经病学年会,共同讨论神经病学多个方向的临床和研究进展,交流学术成果。本次论坛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主办、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承办。 据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玉平教授介绍,本次大会强调与医生临床、科研实际需求相结合,涵盖神经病学13个专业方向,邀请来自全国两千余名临床医师参加,近百余名神经内外科领域的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了主题的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在发言中表示,医生需要将现存与生命相关各领域最先进的医学发现加以整合,构建更全面、更系统、更科学、更符合自然规律、更适合人体健康维护和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新的医学知识体系。 缺血预适应研究 有望延长脑血管救治时间窗 我国是脑卒中大国,每年有200多万例新发患者,超过180万患者死于卒中。脑卒中致死致残率高,抢救脑卒中是场“生死时速”,有4.5小时的黄金期。宣武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吉训明表示,如果能提高患者的缺氧耐受能力,将有望延长抢救时间窗,显著增加卒中救治效果。 吉训明在“缺血预适应脑保护的转化医学研究”主题报告中表示,研究发现,如果让脑卒中高危人群接受反复、轻微的肢体缺血、缺氧训练,可以提高人体对未来发生心脑严重缺血、缺氧事件时的抵抗力,能减轻和抵抗随后更长时间因为人体缺血缺氧造成的损伤,由此提出了远隔缺血预适应训练。 据了解,远隔缺血预适应训练是对上肢进行短暂、安全地加压—释放—再加压—再释放的反复训练,阻断上肢动脉和静脉的血流,激发体内产生内源性保护物质,并随着血液流遍全身,可以增加血管弹性,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帮助侧支循环的建立,也可以提高机体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诱导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对缺血缺氧的保护,从而预防脑梗、心梗的发生。 据悉,吉训明团队正在联合全国100家医院开展一项临床研究,以脑卒中高危人群为研究对象,旨在进一步证实远隔缺血预适应的治疗作用。吉训明表示,远隔缺血预适应除了对脑卒中的预防、康复起作用外,也可以应用于健康人群,例如适用于高原的缺血缺氧。 “心脑共病是老年人常见的问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这一问题日益突出,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希望能不断推动有中国特色的脑血管预防治疗手段的发展。”吉训明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