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3月26日讯】(财经网报道)医改大旗下的“医药分业”等公立医院改革,成为当前民生领域关注焦点。对老百姓而言,医药分业意味着药价下调,看病将不再成为“高消费”。而作为行业新动向的医药分业前奏曲,则是康美药业近期如同攻城拔寨般地接连承接将近100家医院的药房托管业务,此举引发业内外不小的关注。 除了大刀阔斧的康美药业之外,自2013年7月1日起,嘉事堂就已受托管理北京朝阳医院属下的自费药房和寿春药房;华润广东医药等几家医药商业龙头公司,也与广东省人民医院商谈开展药房托管合作事宜。可以说,医院药房托管,集中了大量医药行业强势资本进入,成为新政策背景推动下的“兵家必争之地”。 然而,对于这一局面,有业内分析人士却明确指出,医院药房托管根本不是解决“以药养医”的途径,还可能滋生更彻底的腐败和垄断;广东省卫计委副主任廖新波更是直指,将“医药分开以解决看病贵问题的药房托管,实则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 其实,早在10多年前,药房托管就是一个被寄予厚望、但最终失败的案例。当年的吃螃蟹者,是南京医药。那么,如今,以康美药业为首的一众药企,为何再次选择进入这个并没有成功先例的项目呢? 为了尽快解决以药养医的问题,政府实行了取消药品加成的政策。有相关业内人士告诉网通社,如此一来,医院的药房就从原先的收入部门变成了成本部门,医院留其无用,当然更愿意把药房托管出去,通过收取的托管费维持自身正常运营。而对于药企而言,把药房的经营和管理权拿到手以后,就可以独家垄断医院的药品供应和使用情况。 这样的声音还有很多。网通社了解到,被舆论认为依靠“以药养医”牟利的医生和医药代表这两类人群,也都不约而同地表示,药房托管并不是一剂解决“医药分家”的良方。他们指出,药房托管虽然会使得药价下调,但是不会下调太多,而医院则可能因为药房托管出去,反而淡化了对药品质量的监管。 有医药代表直言,医院药房托管以后,托管方为了在承诺降低药价的同时还能保持高昂利润,肯定会把药品进价压得很低,这将直接影响医药生产企业研发营销成本投入。“而且,处方权还是医生的,我们还是要让医生多开我们的药才行,该给的红包一点不能少啊,能和以前有多大区别呢?” 有业内人士明确指出,无论收购医院还是托管药房,都是康美药业等大企业加大下游产业布局的重要战略,这也是其全产业链模式的重要一环,但显然,药企开展药房托管的成本和风险,都要小于自建医院或收购医院,而且药房托管获利更直接,也更能发挥药企本身的优势。 但是,这其中也暗含政策风险。在如今与民生攸关的医药卫生领域,新一轮医改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政策仍然处于完善和改进过程。上述业内人士告诉网通社,过分依赖政策优惠而进入医院领域的药企,将可能面对很多看不到的风险。 而且,网通社也了解到,在康美药业2010年到2012年公布的年报中,可以明显看出,药材贸易的毛利润出现明显下滑,中金研报就此指出“药材贸易毛利下降是长期趋势”。 目前,在国内药品销售市场上,医院占据着绝大部分的份额,因此对于制药企业而言,可谓是“得医院者得天下”。因此,在药材利润下滑、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夹攻下,药企把投资医院作为新的利润来源,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不过,针对这次康美药业药房托管协议条款,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政府正出手调配资源,谁与政府关系好,就能获取资源”,“康美药业在整合中药材一体化产业链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社会与政府资源,为公司参与公立医院改革创造众多机会”。 不过,也有医药行业人士称,尽管目前康美药业有着政府扶持的优势,不过也只是与一些二三线城市的中小医院进行了合作。今后,当那些大型国有药企出场的时候,康美药业是否还能实现预期目标?最终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都还是个未知数。▲ (原标题:康美药房托管:换汤不换药的“狼来了”?) 责任编辑:刘丹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