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12月29日讯】(新华健康)随着互联网日益普及,各行业都在大数据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中医药行业如何拥抱互联网、拥抱大数据?12月27日,中医药健康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北京宣布成立。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医药数据中心主任刘保延表示,希望通过联盟这个平台切实推动中医药健康大数据的发展,让“互联网+中医药”,让“大数据+中医药”。 当日,国家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陈传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副司长李昱出席并发言。国家卫计委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孟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划财务司司长苏钢强、人事教育司司长卢国慧、中国中医科学院党委书记王炼,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黄璐琦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李国杰院士以及联盟成员单位代表250余人参加了成立大会。 说“中医不科学”的声音会越来越小 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奖,大大提振了国内中医界的信心。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李国杰院士表示,大数据方法的普遍采用使中医学更加理直气壮地进入科学殿堂,今后说“中医好象不科学”的声音会越来越小。 李国杰说,中医以临床实践为基础,形成了辩证论治、个体化治疗的体系。尽管从生物医学角度中医现在还很难回答为什么,但是借助大数据理论和技术方法可以从治病和整体调节人体健康状态的角度回答是什么东西或者怎么治,“大家知道中医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积累了大量的大数据,找到了很多重要和疾病的相关性,可能还讲不出因果道理,但是丰富中医的临床数据如果全部搜集起来是巨大的宝库。过去中医一般是小作坊方式,独个郎中看病,并没有有意识积累大数据,但未来通过云计算可以把所有的数据记录下来,实现‘中医大脑’。在美国,IBM开发的沃森问答系统比人还厉害,得了冠军,抢答一些很有挑战性的问题。现在这个系统已经做医疗了,我想将来的‘中医大脑’做出来,可能会超过他们的系统。” 不过,李国杰也同时提出中医药大数据研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是既不要轻视也不要迷信大数据的作用。李国杰说,人们的决策是从知识、经验,甚至靠直觉。基于大数据的决策更多是依赖于机器做的,计算机发现数据相关性很多是偶然的,并没有实际意义。所以要把人的判断和计算机结合往往取得最佳效果。另外一点就是思考,信息比数据更重要。信息也好,数据也好,是产生知识的必要,思考才是产生新知识决定性的因素。 二是对“相关性分析”不要盲目乐观;三是,不要只盯住数据量的规模;四是要汇集尽量多种来源的数据。此外,李国杰还提醒要特别关注大数据平台的成本,以及发展大数据发展所需要的新处理模式,“中医和健康领域的科技人员和信息领域的人员结合起来密切合作,来探索新的大数据的一体机、新的处理模式和新的算法,这样才能大幅度提高性能和降低成本和能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