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8月11日讯】(DSC视界)在不少外国人眼里,甚至国人眼里,中国的吃穿用度,似乎哪里都充斥着假货与山寨物 品,很多人都有意无意地使用着假货。由于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各行各业但凡是品牌知名度高、产品销量好的都逃不出“仿制”和“假冒”的魔咒,直销界自然也难逃一劫。 据了解,安利曾委托全球知名的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对国内最大电商平台上售卖的安利产品进行了抽样购买和检验,结果显示46%为假冒产品;另一直销巨头完美也深受其害,据不完全统计,在某宝上搜索“完美芦荟胶”的关键词,搜索结果达100页,产品共计4800余种(其中不乏各种外包装极其相似的产品混入其中),价格从9.5元—257元不等(完美芦荟胶官方售价38元),而实际上完美公司从未通过、也从未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通过互联网形式销售该产品…… 诸如此类事件,不胜枚举。 那么 ,问题来了,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假货如此猖獗,直销企业防不胜防? 假货从哪里来?假货能有多真? 1、造假产业互联网化 从各起打假案的结果来看,网点是假货的主要来源。这一现状普遍存在于每一行业,而不仅仅只是直销。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近些年互联网行业崛起,前文所举的安利例子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也正因如此,安利早在2003年就曾公开表示,安利打假将成为一项长期任务。 互联网的便利性除了体现在假冒伪劣产品的销售终端方面,造假一条龙的黑色利益链也是通过网络“对上眼”的。比如部分不法分子分别在各地采购原材料并组织人员进行灌装生产假冒产品后,通过互联网寻找下一层的批发商,并通过物流公司将假货配送给下家。 同时,网络店铺也因其数量多、属地不明确的特殊性,为公安机关和市场监督部门的追查设置了异地监管的障碍;特别是还有许多网上交易是在个人与个人之间进行,卖家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法人”,监管部门执法缺乏依据,更让解决网络售假成为一个难题。 2、产品鉴别难度高 和以往的假货零星销售,包装粗制滥造相比,如今的网络造假除了涉案金额大以外,在假货的包装与防治上更是让人难辨真假。 据完美公司内部某管理人士表示,完美在打假过程中,发现不少投机取巧的不法分子或制假售假团队为了让假货产品更加逼真,通过各种渠道低价回收、购进完美产品的包装,然后装入假货,专门在网上或者人员密集的区域以假产品冒充正品销售。由于这些产品从外观、包装上完全无法区分真假,不少群众上当受骗。 特别是完美芦荟胶,作为完美公司驰骋市场二十多年来的长青产品、完美公司的“代名词”,其产品美誉度极高。同时由于其还兼具售价不高,且极易复制的特征,不少制假售假团伙采用以上作案手法从事违法活动。“甚至公司内部资深人士都无法用肉眼鉴别其真假。”完美无奈地表示,“只能将假冒产品的内容物送回公司进行鉴别,才能准确判断。” 这些层出不穷、不断升级的造假手段和以假乱真的产品,不仅增加了监管部门的工作难度,也极大地损害了企业美誉度和产品美誉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