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8月31日讯】(北京商报)保健品企业数量庞大,但以小企业为主的杂牌军丛生,产品质量没有扣上安全带。继“史上最严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令”后,国家食药监总局又对保健品行业进行重点整治,抽查了40家保健品企业,其中不乏行业龙头。北京商报记者发现,近期在多个省市陆续对保健品流通领域展开整治行动,保健品市场将经历一段高频整顿。 频繁整顿 近日,河北唐山食药监局在全市范围内启动了为期3个月的“保健品店”清查整治工作,整顿和规范“保健品店”食品(保健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经营。其实,唐山食药监局并非首个开启保健品市场整治的部门今年以来,包括北京和广西在内的多个省市自治区陆续展开保健品流通领域的整治行动。 据了解,我国保健品市场持续扩大,市场规模已增至2015年的4500亿元。与此同时,虚假宣传、质量安全等问题造成的市场乱象层出不穷。制作销售假保健品、在保健品中掺入西药、夸大保健品的功效、以保健品代替药品等情况屡见不鲜。 继去年颁布“史上最严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令”之后,保健品行业从生产到流通领域被重拳整治。4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2016年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重点抽检食品生产企业名单的通告》,通告涵盖了40家保健食品企业,其中不乏哈药集团制药六厂、养生堂子公司海南养生堂药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 7月1日,《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意味着保健食品的管理办法从此前的单一注册制变为注册与备案相结合,提倡生产企业自律。 范围扩大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国家对保健品行业的监管主要来自两方面:非法添加以及虚假宣传。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此次保健品行业整顿重点依然会放到这两个方面,未来整治还会扩大到保健食品经营许可资质、产品质量安全、广告宣传、互联网经营和违法推销等。 过去,没有太多束缚的保健品行业乱象丛生。2011年,江苏省食药监局公布12种保健食品被检出非法添加药物成分;2013年,安徽食药监局查出13种保健食品非法添加酚酞、他达拉非、西地那非或西布曲明这些国家明令禁止添加的药物成分;2015年广东省食药监局公布25批次保健食品非法添加被查处。 在虚假宣传方面,2013年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公告,对陕西仁康药业、上海德丰堂生物科技、北京健都药业等32家出现严重违法广告的保健食品证件持有企业(人)进行行政告诫;2015年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布对北京佰益堂保健食品有限公司、北京珍生康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生产的保健食品广告宣传内容均含有不科学的功效断言,夸大保健食品功效或扩大适宜人群范围等问题,欺骗和误导消费者进行通报。 持久监管 “目前我国保健食品生产行业的批号持有企业有2500多家,产品批文1.5万多个,市场上的保健产品5000多个。”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贾亚光介绍道。 事实上,国内市场保健品企业远多于医药企业,粗略估算有5万~6万个生产企业,这些企业大多都是规模较小,甚至没有经营许可资质,但由于一些小企业“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很难把控。 唐山食药监局此次整治具体包括,在食品流通领域,严查是否无证经营食品、是否经营非法添加药品的食品;在药械领域,严查是否无证经营药品,是否经营假药劣药;是否未取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或备案经营医疗器械、是否经营无产品注册证的医疗器械;在保健食品领域,严查是否无证经营保健食品、是否经营假冒保健食品、是否经营非法添加药品的保健食品。 北京鼎臣医药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表示,目前出台的一些保健品相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整顿了保健品市场,但不够彻底,对这一市场的强力监管不能是短期行为。▲ (原标题:保健品企业杂牌军丛生 多省市开展整顿行动) 责任编辑:晨枫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直事儿”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