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针对食品产品、生产经营、宣传信息等欺诈行为,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制订了《食品安全欺诈行为查处办法》,已向社会征求完意见,即将发布。《办法》将以网络、电话、电视、广播、讲座、会议等方式进行虚假宣传的行为列为食品宣传欺诈,在对生产经营企业处罚的同时,将对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处罚。(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关于央视“3·15”晚会曝光食品营销欺诈乱象的回应) 各地方药监局纷纷出台相应文件,加大对以会议、讲座、旅游等形式违法违规销售保健食品的行为监管力度。 如山西药监局制定了《保健食品流通领域违法经营行为专项整治实施方案》,从3月1日起,用2个月时间在全省集中开展保健食品流通领域专项整治行动;四川药监局将从今年1月到7月底前,由四川省公安厅、省工商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等相关部门联合开展保健食品非法会议营销及虚假宣传专项治理行动;天津市场监管委决定开展打击保健食品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添加和非法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和“会销”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以会议、讲座、旅游等形式违法违规销售保健食品的行为等。 专家说 加强老年人保健品消费教育 建立良币驱逐劣币机制,将行业搅局者清理出局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律师》杂志主编陈舒: 诸如山西等省、市、自治区在制定本地区的地方配套法规时,明确提出“基层政府应定期组织城乡社区开展老年人预防诈骗知识宣传等活动,及时制止和举报针对老年人的恶意推销保健品、食品、药品、器材等行为”。老年人作为信息相对闭塞的特殊消费者,更需要从加大宣传、提供更完备保护等多渠道来予以保护,工商部门也应加强对这些虚假宣传机构的查处力度。(南方都市报:保健品营销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老人?) 社科院张永建: 对保健食品销售“乱象”的整顿,除了对如“会销”等“表”的问题进行治理外,更应从“本”的问题上进行挖掘——提高消费者的科学消费素养。仅依靠政府“灭火式”的方法,不仅政府苦不堪言、百姓也并不满意,应根据不同阶段制定“表里结合”、“长短期结合”的治理策略来换换思路,尽量培养成熟的消费者。(中国经济导报:治理保健食品仅靠“救火式”方法不够用 还应培育成熟的消费者)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秘书长刘学聪: 从企业方面来说,部分中小企业诚信意识淡薄,违法生产营销,虚假夸大宣传,误导公众消费,直接破坏了保健食品的整体信誉。特别是一些打“擦边球”的恶性营销,严重影响了行业形象,合规的优秀企业深受其累。同时,普通食品违法添加药物成分、功能声称等问题,也使保健食品“躺枪”。(新华网:千亿元保健食品市场背后现隐忧 权威机构带你破解乱象) 国家保健食品评审专家、北京联合大学教授金宗濂: 很多宣称的功能都不是保健食品的功能。为了吸引老人,夸大宣传,他们宣传的往往是个例,以及没有经过科学的双盲实验的统计数字。 被忽悠的不仅仅是信息知晓比较少的,即使有知识的老年人也会受骗上当。(第一财经:4000亿保健品市场,谁在忽悠老年人)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专家厉曙光教授: 最大的问题是信任,而逐渐失去的信任依然来自于市场之乱。虽然我们在审批和审评环节把关很严格,批过之后的产品是合格的,但是市场仍需要加强监管。我们大环境下的违法成本太低,不足以震慑违法行为,这是一个大问题。所以食品行业需要有良心的人来做。” (第一财经:4000亿保健品市场,谁在忽悠老年人)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俊海: 保健食品乱象与行业风气有关联,由于一些中小企业和批发、零售商利欲熏心,导致保健食品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这些无序竞争、没有底线的企业是行业的搅局者,若不清理出局将影响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新华网:千亿元保健食品市场背后现隐忧 权威机构带你破解乱象)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 应对保健品规范和在立法上予以保障,让其有法可依。这样不但可以有效遏制行业乱象,维护消费者权益,而且还能够有效地解决假冒伪劣保健品的泛滥,维护正品企业的合法品牌形象与合法权益。(中国产经新闻报:推销用感情戏、宣传精心设局、圈粉用攻心计——保健品业频演“清宫剧”) 中国保健协会保健品市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庶正康讯创始人王大宏: 目前保健食品市场处于劣币驱逐良币,如果要转变成良币驱逐劣币是需要创造环境和建立机制的,这种环境和机制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媒体等各界共同缔造。 (原标题:各路人士出招治理“会销”乱象 昏招还是妙招) 责任编辑:佟佟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