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7月6日讯】(消费日报)近年来,新技术、新工艺、新原料、新业态不断涌现,推动食品行业发展壮大。数据显示,2021年1—12月,全国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187.1亿元,同比增长5.5%。食品工业对国内整体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著,这离不开我国食品工业持续的探索和创新。 步入疫情常态化阶段,食品工业的创新驱动力又将体现在哪些方面?6月23日,在《2021年度中国食品工业创新发展报告》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食品产业部主任于学军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他表示:“疫情使人们的生活发生变化,而需求模式的差异也将促进供给模式的快速适应性改变。” 第一方面是预制菜、自加热食品成为风口。疫情初期人们囤积方便面等食品,后来螺蛳粉、自加热食品、预包装食品、预制菜肴等产品不断上市,桂林的螺蛳粉风靡大江南北、预制菜肴品种愈加丰富、自加热食品让人们从厨房中解放出来,企业把中华美味菜肴工业化,让消费者在家里通过简单的烹饪即可吃到餐厅的美食、各地的风味食品。 第二个方面是营养功能食品发展势头良好。受疫情影响,人们对健康、免疫力更加重视。有资料显示,人们在健康上的投入比上年增加8—10个百分点,膳食营养搭配理念进一步为消费者认知、接受。消费理念的转变带动复合营养素、营养强化食品、膳食纤维食品、益生食品、功能发酵制品、全谷物食品等食品品类发展。 第三方面是积极落实“健康中国”“三品”行动等国家战略。 一是针对特殊人群开发产品,如老年功能食品、婴幼儿辅食、糖尿病人低血糖生成指数食品、高原高寒作业人群抗疲劳抗缺氧食品等; 二是持续攻克“卡脖子”产品技术,如婴幼儿乳粉用OPO结构脂等基础材料、功能性益生菌等技术产品开发,打破国外垄断实现自立自强; 三是贯彻落实“树立大食物观”思想,植物基食品、细胞培养肉等未来食品创新力度加强,植物基酸奶、人造肉(素肉)等产品不断上市; 四是针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大了在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技术研发推广,如传统白酒产业智能制造应用成为典型; 五是针对共性技术进行推广,如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不断得到推广应用,特别是基因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合成生物学技术,结合不同的细分食品行业进一步研发应用。 最后,于学军说:“我们在《2021年度中国食品工业创新发展报告》中总结了10个方面的创新,而这些方面的创新,将有效推动食品产业技术进步,提高行业的国内外竞争力。 (原标题:疫情下人们重视 营养功能食品发展势头良好) 责任编辑:蓝莓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