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销报道12月8日】( 中国经营报 )作为世界500强老大,沃尔玛(84.12, -0.64, -0.76%)这一年在中国并不太平。关店、缩编、裁员,种种举措让外界解读为这是沃尔玛在行业寒冬之下的开源节流之道。联系到沃尔玛近年来的系列策略,特别是中国区原总裁高福澜上任后砍掉城市采购办公室、精简供应商以及改造供应链等种种举措,并不能简单地将沃尔玛裁员解读为“过冬”之举,其目的是继续向加强中央集权这一方向迈进。然而沃尔玛裁员醉翁之意仅仅在于“收权”吗? 众所周知,作为零售业界的两大系统,沃尔玛的中央集权与家乐福的门店放权一直为业界所争议。高福澜的前任、时任沃尔玛中国区CEO陈耀昌曾经一度将总部权力下放,被业界视为沃尔玛放权的信号。然而自高福澜上台后,则砍掉了之前成立的城市采购办公室,向集权回归。 大规模裁员包含多重目的 就在沃尔玛削减人员的同时,有消息传出,沃尔玛将裁撤东北大区,将原有的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华西和东北的六个大区调整为五个。沃尔玛方面表示,营运区域划分将从6个改为5个,取消大连区域办公室,该区域相关门店的管理职能转移至北京区域办公室,门店不受此影响,调整主要涉及总部及区域部分管理岗位,“这些调整是为了简化业务流程和进一步提高组织效率,以赢得未来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从今年年初一系列关店到缩编裁员,沃尔玛的举动似乎有些让人看不明白。对于最近的大规模裁员,沃尔玛对媒体的回应亦表示,“这些调整是为了简化业务流程和进一步提高组织效率。” 事实上,自高福澜时代起,沃尔玛便加大了中央集权的力度。尽管沃尔玛近些年的动作被视为向沃尔玛原有的价值观回归,但缩编裁员背后亦反映出之前其机构臃肿给企业带来的困扰。 据沃尔玛某位不愿具名的高管介绍,中国沃尔玛早年将整个中国区划分为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华西和东北6个大区。环节较多,而根据柯俊贤所发的内部邮件显示,此次,结构调整将全面整合区域1和2,相关的管理职能转移至北京区域办公室,并基于此成立华北区;5个运营区域(华北区、华东区、华南区、华西区、华中区);新改组的33个营运分区,其中安徽省划归华东区管理。丁利国说,沃尔玛精减营运区域,还是为了从管理的角度来加强中央集权,区域太分散不利于采购和管理,成本很高,目前家乐福也是这5大区域。 毋庸置疑,裁员是沃尔玛持续解决机构臃肿而“收权”的一个手段。但是,仅仅是因为“收权”吗?由于有不少朋友仍在沃尔玛工作,且有一些在第一轮的裁员名单之中,一位沃尔玛前中层员工,非常关注沃尔玛裁员的事情,他告诉记者,实际上,沃尔玛裁员是包含多重目的的。人工成本,由于是老员工成本的持续上升,也是其“大开杀戒”的重要原因。 在削减机构和人员的同时,一些阵痛也随之产生。“沃尔玛削减机构,特别是减少管理层级提高了效率。但另一方面,沃尔玛对门店基层员工人数的减少降低了客户服务和购物体验。一些门店基层岗位的减少,就会出现收银排队、补货不及时、货架缺货、顾客购物找不到相关人员咨询甚至影响到门店整洁。” 沃尔玛模式能否再现辉煌? 沃尔玛正在回归其原有的价值,中国沃尔玛的模式也在向美国沃尔玛进行靠拢。沃尔玛在回答记者书面采访时亦表示:沃尔玛没有对中国市场失去了信心或竞争力,恰恰相反,这代表沃尔玛正在顺应市场的变化主动进行变革。但问题是,沃尔玛即便回到最佳状态,其固有模式是否依然适应当下瞬息万变的消费市场?事实上,沃尔玛近年来已经大幅放慢扩张速度。业内机构统计,2012年之前,沃尔玛在华每年平均的开店速度是50家左右,但从2013年开始,该速度已经降至3年新开100家门店。 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中国乃至全球的消费者购物需求产生巨大变化。到实体店购物的消费者在餐饮和食品方面,特别是生鲜方面需求旺盛,一些非食品类则受到电商冲击而逐步萎缩。 “外资大卖场强项在非食品类,这一部分的毛利率高达52%,但未来的消费者将这部分的消费力转移到了电商,这对沃尔玛这样的外资大卖场构成巨大挑战。”零售业专家、上海尚益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春才告诉记者。 另一方面,本土的区域零售商在创新方面已经远远超越了沃尔玛、家乐福等外资巨头,从区域市场来看其竞争力更在沃尔玛之上。比如物美在北京、华润万家在深圳、苏果超市在南京、永辉超市在福建、步步高超市在湖南、家家悦超市在山东,上述本土企业在当地的市场占有率和经营能力超过了沃尔玛、家乐福、TESCO等外资超市。对于沃尔玛来说,其在美国赖以成功的模式能否在中国再现辉煌,“大象”面临的挑战并不小。 (原标题:集权能让沃尔玛走出困境吗?) 责任编辑:晓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