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富士康同意在印度投资50亿美元,新建一家电子厂。不过,该公司并未透露这家工厂将生产什么产品。与此同时,富士康暗示,还将在印度建设十余家工厂。此外,鸿海仍在与夏普进行谈判,尝试收购该公司旗下业务的股份,或是与夏普成立合资公司。两家公司曾于2012年展开谈判,但未能取得成果。 里昂证券分析师尼可拉斯·巴拉特(Nicholas Baratte)表示,业务多元化将有利于鸿海。富士康目前占鸿海核心业务的95%,但利润率不到4%。过分依赖苹果并不是该公司面临的唯一问题。富士康约2/5的收入来自为少数几家公司代工服务器和网络设备,例如思科、Juniper、惠普、华为和戴尔。巴拉特表示:“富士康在这一领域的市场份额已经最大化。” 然而,成功实现业务多元化并不容易。进军芯片封装业务的举措看起来很合理,但日月光将成为鸿海的强大竞争对手,而行业利润率很可能大幅下降。进军其他与半导体相关的领域,例如液晶屏生产,从理论上来说将带来更高的利润率,但实际上夏普正处于亏损之中。发展工厂自动化是带来附加价值的一种好办法,但巴拉特认为,富士康不太可能向数千家小客户出售订制的自动化设备。他表示:“目前富士康只有15家大客户。” 不过,至少以上这些项目都与鸿海的核心业务有所关联,而另一些项目则并非如此。鸿海正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发展零售业务,但效果不佳。此外,该公司获得了台湾地区的4G移动通信牌照,并希望此举有助于该公司向电信运营商销售设备。该公司也在发展电商业务,但缺乏明确的战略。此外,该公司甚至还开始制造太阳能面板。 Sanford Bernstein分析师阿尔伯托·莫尔(Alberto Moel)将鸿海的这些举措称作“Diworsification”,即业务多元化过快造成了风险。他呼吁,鸿海在做出这些举措时应当更有逻辑性。他指出,在摆脱对苹果的依赖方面,到目前为止,鸿海最大的成功在于与小米达成了合作,而小米已成为苹果的重要竞争对手。▲ (原标题:富士康欲摆脱苹果 但深陷业务多元化困境) 责编:米朵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直销报道网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