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健事件”从媒体曝光到监管部门迅速出击,再到部委加大监管力度,这一流程毫无拖沓,雷厉风行。 1月8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13个部委召开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会议明确,自1月8日起,将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为期100天的“保健”行业联合整治,并禁止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对保健品进行评比、评优等活动。 随后,多地市场监管机构响应号召,开展辖区内乱象整治活动。 四川省市场监管局在全省部署开展“春雷行动2019”专项执法行动,同时部署开展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浙江省全面整治保健品消费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将专项行动持续至今年6月,并号召群众通过APP、12345热线电话等渠道,投诉举报保健品市场各类违法行为,对于投诉举报保健品违法行为有功人员给予奖励;湖南省集中查办、曝光一批违法典型案件;河北省针对重点场所及区域进行严格管理,如老年、病弱群体的“保健”类店铺…… 另一方面,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及部分地市对辖区直销企业进行集中约谈告诫。 1月29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商务部在京召集约谈91家直销企业,要求抓好整改落实,杜绝夸大虚假宣传和违规直销,确保企业经营活动不触碰法律底线。 据道道舆情监控室观察,截至2月22日,已有河南、广东、海南、南京、徐州、陕西省、西安市等多省市对当地的直销企业及其分支机构进行了集体约谈。在约谈范围方面,各省市展开的约谈活动覆盖范围较大,辽宁约谈了52家企业,广东约谈了34家,河南、江苏省集中约谈的企业则多达40余家。从被约谈的企业构成来看,安利、无限极、完美等著名直销企业因分公司或分支机构遍布较广,在多地参加了座谈会。约谈的内容大致是对企业监管、虚假广告整治、市场执法等做出了强调,并要求直销企业均做出自律经营承诺,开展自查自纠。 数据来源:道道舆情监控室 监管严字当头,而对于直销行业不合规行为的惩罚,则是强化监管最直接的体现。 据道道舆情监控室了解,无论是罚款金额,还是查处数量,都显示出此次市场监管总局动真格的“亮剑”。据不完全统计,“百日行动”以来,全国已检查“保健”类店铺1.6万余个,立案300余起,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840余万元。 其中,天津市对涉嫌会销及虚假宣传的92家保健品经营单位立案查处;北京14部门百日行动检查“保健”店铺近两千,挽回经济损失40万元;江苏省检查保健类店铺1051家,罚没款240.34万元;呼和浩特市“回头看”督导检查责令停业整改食品生产经营户32家次,立案调查1家;上海莱芙蔻虚假宣传产品,被行政处罚4.38万元…… 检查范围越大,惩罚力度越强,代表着市场监管部门“百日行动”的不断推进。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局长张茅此前表示,此轮整治除了要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外,同时也要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的确,想根治“直销顽疾”,还要对保健品市场实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管。这样才能巩固“百日行动”的“疗效”,避免整治保健品市场乱象变成运动式治理,让“权健们”不再有滋生空间,让人民群众免受虚假宣传保健功效、违规直销的侵害。也让直销行业在紧锣密鼓的监管的推动下,发展得越来越合规。 二、正视不足,开启涅槃重生新征程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有了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有错就改、即知即改,不断规整。 做好监管“后半篇文章”,企业“自省自查自纠”是关键,整改落实是根本。沸沸扬扬的权健事件点燃了“保健”服务的整顿之火,牵出了直销行业的乱象。直销企业纷纷以此为鉴,正视“问题清单”,自觉接受政府的监管督促,规范经销商行为。无论是企业高管频频发声表明立场,还是出台相应整改措施,直销企业的一系列举措都向大众表示了要以身作则,切实履行保护消费者权益主体责任,以实际行动积极响应“百日行动”的企业责任与担当。 以无限极为例,“百日行动”开展后,无限极制定了十条专项整改措施,包括张贴警示语、建立销售终端监控系统、增设专席服务客服热线、联合第三方设立消费者权益保护专项基金、暂停审批专卖店三个月,并对经销商进行规范经营专项培训等措施。副总裁黄健龙表示,无限极一直以来坚持把营造公平、公开和公正的市场秩序放在企业自身利益之前,严禁夸大、虚假宣传,严守产品质量,自觉坚守企业的道德底线,尊重并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此外,安利在滨州举办18场关于严禁夸大宣传的教育活动,向营销人员推送诚信安全服务,并制定规范要求;玫琳凯建立惩处退出机制和“三高一危”防治机制,设立专职经销商违规处理团队,利用大数据检测方法查清违规线索;完美成立特别合规经营小组,通过一系列分阶段、多维度的举措进一步提升全员合规意识;太阳神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全国规范自律座谈会,再次强调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经营、市场自律。山东益宝开展为期半年的自查、自纠、自证活动,并建立绿色汇报机制,第一时间对企业工作作出调整…… 自我整改,规范经营,直企从不懈怠。 与此同时,直销企业要想在霍乱时期重整发展,还需要在多方面进行布局。在此,道道君有以下四条建议,希望对企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1、筑牢法律防线,依法依规经营。市场经济极大限度地激发了人的欲望,使人的积极性充分得以展示,这个时候就需要法治的规范和引导。从近日周洋父亲起诉权健非法行医及虚假广告宣传,警方审查后回应:无犯罪事实,不予立案,一事中可以看出,尽管事件呈现舆论“倒逼”政府监管的趋势,但监管部门办事依旧是以法律事实为依据,一切向法律看齐。 我国始终强调依法治国、依法办企。直销企业和其他企业一样,必须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所有适用法律,这是企业行为的底线。目前,针对直销领域的法律法规除了《直销管理条例》《禁止传销条例》两部针对性较强的法律外,还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对不正当竞争法、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经销商、直销员的行为也有严格规范和约束。法律制度与体系只会不断完善,直销企业要做的就是将所有的适用法律法规作为准绳,来不断衡量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做到知法守法、懂法用法。 2、知行合一,形成合力,规范经营行为。从近期企业频频发布公告声明我们可以了解到,直销企业中不乏有个别经销商打着某某直销企业的名声和产品四处招摇撞骗,而直销行业中许多虚假宣传、违规经营的主体正是落在这些个别经销商身上。这其中,有的经销商把直销想成稳赚不赔的生意,为达目的知法犯法,有的经销商文化素质差异大,缺乏法律意识,人云亦云。因此,企业加强经销商、直销员法律意识,定期开展规范经营专项培训显得十分迫切。 除了学习法律知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外,直销企业也可以定期对所属分支机构、经销商、服务网点等开展明查暗访,重点检查计酬、企业文化宣传、会议培训、售后服务、网点建设等,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自我纠正和改进,将专项培训落到实处,不断增强企业和销售人员的自觉守法意识。而对于极个别经销商的违规操作,企业大可通过公众的监督管理,剔除急功近利的从业者,对于虚假宣传等行为严加惩治,强化直销监督体系,杜绝违规经营行为。 3、有效应对舆情危机,维护企业品牌形象。舆情危机发生后,企业的一举一动都处在舆论聚光灯下。而按照“黄金4小时原则”,事件关注度可能会在4小时内被大量转发,24小时内就能成为舆论焦点。如果此时企业不及时发布权威信息,争夺舆情引导先机,那么各种谣言、虚假就会在公众质疑声中不断被放大传播,导致事态扩大,把舆情危机推向高潮。这时候,企业专门的风险管理团队显得愈发重要。而企业在应对舆情危机时,应该掌握以下四个原则,方能真正度过舆情危机,修复企业形象。 ①宜疏不宜堵。公众的注意力是一种资源,企业不应害怕站在聚光灯下,而应采取开诚布公的态度,披露已掌握的事实信息,“删帖”“封口费”等手段万万不可取。 ②宜解不宜避。企业应该主动承担应有的责任。公告内容要就事论事,切忌“顾左右而言他”。 ③宜软不宜硬。处理舆情危机志在真诚,有错认错,提出整改方案;无错就平和诚恳地将事情澈底澄清。切忌和舆论站在对立面“互怼”。 ④宜缓不宜急。解决危机更讲究循序渐进,应该根据舆情的发展规律,一步步引导舆论的发展方向。及时发布权威消息没错,但切忌为抢时间而盲目回应。 4、自古套路靠不住,唯有品质服务得人心。“某某保健疗效好,减肥抗癌治三高,还有一招抗衰老”“加入某某直销梦想平台,一夜走向脱贫致富星光大道”……掩耳盗铃的套路从不缺乏跟随者,然而正是这些“套路”,搅臭了直销的名声。 直销,本来是企业减少中间的批发零售环节,降低产品价格,与消费者直接建立消费联系的模式。企业提供优质的产品,因为减少了中间环节,使这类产品的价格大幅度降低,从而赢得用户的信赖。然而现在许多从业人员往往抱着“投机”的心态,造成了直销产品夸大虚假宣传的恶性竞争,导致焦点都在拉下线、拉人头上,而忽略了产品本身。于是,这个行业变得含糊不清,人人都觉得“直销=传销”,给社会留下了唯利是图的印象,并让整个行业声誉受损。直销要想摆脱这种乱象,迎来行业春天,就要摆脱套路,脚踏实地地将精力回归产品的品质和服务,持续提升产品创新、加大产品研发,确保产品服务质量。才能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重新赢得舆论和消费者的青睐。 这场席卷直销行业的寒冬到底要持续多久,我们并不知道。但可喜的是,直销行业也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当下,我们看到了直销业界的寒冬,仅仅只是在将“害群之马”挤出,并非决定了直销的落幕。 从这个逻辑上来看,当下直销市场正在经历的,或许更是一次重整与改编。当“劣品”被挤出,企业被不断规范整改,直销行业或许将会开始全新的蜕变。 当然,这会是一个痛感明显的过程,但也是直销行业去劣存真,涅槃重生的过程。 (原标题:病树前头万木春,直销终将涅磐重生) 责任编辑:小宇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