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11月16日讯】(中国工商报网)传销组织宣称的盈利率高得离谱,传销骗局的谎言荒谬绝伦,媒体曝光持续不断,正面宣传铺天盖地,打击防控势头不减,可是为什么总有那么多人从心理上对传销趋之若鹜,在行动上执着追求?政府不断打击,为什么传销还是打而不死、灭而不绝?笔者从事传销现象研究多年,曾从多个侧面揭露传销骗局,本文试从心理学角度找出人们对传销易感和固执的根本因素,提出矫治对策,为预防和治理传销提供决策参考,为人们认清传销过程的种种心理提供指引。 易碎的弥天大谎 自从传销流入广西北海,当地政府一直保持打击传销高压态势,但至今仍未实现将传销赶出北海的目标,创建无传销城市依旧任重道远。 硝烟弥漫中传销者执迷不悟。据北海市打传队统计数据,2016年1月至8月,全市出动执法力量45414人次,检查涉传租房4104户,查扣涉传“一日游”车辆317辆,查扣手机卡、内存卡2701张,排查涉传人员并录入信息10080人;刑事审查997人,刑事拘留177人,刑事立案104件,破案84件;办结行政处罚案件215件;成功解救传销人员316名。 以上数据表明,2016年北海市禁传战争硝烟弥漫,传销组织依然顽强地繁衍生息。禁传宣传形式多样、持续不断,不少人还是对传销执迷不悟,甚至将解救人员视为他们“辉煌事业”的拦路虎。 传销谎言本质上是一种虚假信息,依靠一系列“虚概念”与“假命题”支撑。 “虚概念”是指在客观世界中不存在与其相对应对象的概念。北海金融传销组织把所谓“资本运作”说成“政府阳光工程”“国家秘密项目”“中国第一大工程”,这些被他们吹得天花乱坠、神乎其神的“工程”“项目”根本不存在,只是一个虚幻的概念。 “假命题”。金融传销组织鼓吹“入门费45%用于纳税”、利润来自“国家投资西部开发、建机场、修高铁、做期货”。但只要看他们的分配公式就知道,新人交纳的6.98万元入门费除了返还给新人的1.7万元,其余的全部被上线们瓜分完毕,哪里还有一分钱用来纳税和所谓国家投资?没有投资又何来利润? 一戳就破的传销谎言。传销组织编织的谎言环环相扣,看似天衣无缝,但假的终究真不了,只要保持理性,就不难发现其中破绽。 出版物之假一看便知。如《中国特许经济影集——新时代的见证》这本传销书籍,封面标注的出版社是“中国特许经济出版社”,实际上这家出版社并不存在。内容掺假更是显而易见,如《中国资本运作投资行业管理办法》,同样子虚乌有。在法律条文公开发布的今天,此类假法律法规一查便知。 利润谎言一攻就破。传销组织宣称在广西至少有2000万人同时在参加“资本运作”项目,那么,只要有10%的人能够成功退出,每人获1000万元受益,那么国家财政需要支付20万亿元。这个庞大的数字是国家每年财政收入的两倍左右。简单说,全国财政收入全部给这部分人发奖金都不够,更何况如今“资本运作”传销组织已经遍布全国诸多省区。如此庞大的资金究竟从何而来? 谎言的“假”显而易见,但是那些远道而来的人们信以为真,奉若圣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