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11月23日讯】(人民日报)县城虽小,各类涉嫌传销的产品却不少,报道中的现实让人心惊,也引人深思。 不明真相的群众为何扎进这些陷阱?原因或许有很多,比如太想致富、富人的示范效应、看上去高大上的名目等等。 然而,当这类现象越演越烈时,理由只有一个:相关管理没有跟上。 的确,传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经济犯罪。从地方公安部门的回应来看,“三层三十人”是刑事立案的核心标准。这样的立案门槛,需要举报群众拿到30份有名有姓的口供。一般来说,如果不是传销组织已经垮台跑路,普通人恐怕是很难办到的。 一边是举报之路不好走,一边是各种涉嫌传销的模式借助互联网跨地域传播发展,导致受害者更多,财产损失也更大。 因此,面对新技术条件下的犯罪新特点,面对当下名目繁多的涉嫌传销的模式,传统的打击传销手段亟须升级,执法部门间也应该建立联动机制,减少踢皮球现象发生。 传销泛滥几十年,靠运动整治很难毕其功于一役。希望监管部门多调整思路,通畅举报渠道,沉到基层,下到一线,对症施策,这样才能发动群众力量,对传销实施精准有效打击。白之羽 责任编辑:小宇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直事儿”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