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5月22日讯】(分销时代)3月18日,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播出了一期名为《一场“会销”一场戏》的节目,曝光了一些保健品公司在以会销的形式销售保健品时存在的一些乱象。所谓的会销就是会议营销,是指通过寻找特定顾客,通过亲情服务和产品说明会的方式销售产品的销售方式。现在,一些保健品公司将销售对象瞄准了老人,以开会、讲座等名义把老年人召集在一起,实际上是推销保健品。那么,一场“会销”,怎么就变成了一场戏呢? 按“套路”出牌 根据《焦点访谈》曝出的视频我们可以看到,在一场会销里,保健品销售人员都可以称之为“演员”,整场会议他们需要出演不同的重头戏。他们有着固定的套路,也提前将台词设计好,什么时间该进行什么活动,什么时间该说什么话,都有着固定的台本。 首先,要演一场祝寿戏。因为参会人员都是一些老人,销售人员会给老人祝寿、吃蛋糕,向男的叫爸爸,向女的叫妈妈。 其次,要演一场苦戏。讲师会编造一套凄惨的身世,这个环节被他们称为“苦口”,其目的就是为了打动人。按照他们的套路,解决了如何打动人这个问题,下一步的重点就是如何留住人?如何让人主动掏钱?他们在员工培训记录中写到:前三天不要钱,最后一天不要脸。 最后,还要演一场“自杀戏”。有了之前建立的亲情和信任做基础,销售人员最后会拿出保健品来进行宣传。为了让老人们相信保健品的这些神奇功效,他们设计的套路是现场做实验。他们会当场喝敌敌畏,但事实上所谓的农药早已事先被掉包,换成了冰红茶。他们之所以会做这样的“自杀性”表演,其目的是为了让那些老人感觉所售口服液可以分解农药。 通过这样夸大疗效、虚假实验,再加以诸多口说无凭的虚假承诺等等手段,销售人员最终得以将这些保健品卖给那些老人,达到他们共同的目的——赚钱。一些人拿出自己的积蓄甚至是一辈子的积蓄买这些所谓的保健品,但到家里服用后,那些被销售人员吹嘘的神乎其神的保健品却一点作用都没有。而且,老人们在会销中买到的保健品,其价格与厂家定价相比,普遍高出几十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