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2月3日讯】(中国食品报)随着人们养生意识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青睐并购买各种保健食品。尤其是网络直播间的盛行,更是吸引更多的人通过直播间下单购买保健食品。 然而,在一些保健食品推销的直播间里,主播夸大保健食品治疗功效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扰乱和破坏了正常的保健食品市场,而且也让广大消费者深陷保健食品“骗局”。据报道,有买家听信主播的宣传,买回来食用后发现不仅没有效果,反而耽误了治疗时间。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保健食品广告内容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且应当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同时,广告法也规定,除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外,禁止其他任何广告涉及疾病治疗功能,且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使推销商品与药品、医疗器械相混淆的用语,保健食品广告应当显着标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可见,在直播间里故意夸大保健食品的功效,不仅涉嫌消费欺诈,而且也涉嫌违反食品安全法和广告法。 因此,治理直播间保健食品销售乱象还需多方发力。 首先,平台要“严把关”。 网络直播平台应积极承担起严把关、严审核的主体责任,要严格审核其是否具备相应资质,比如审核商家是否具有食品经营许可证或者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等资质,一旦发现虚假、夸大宣传,或无经营资质,就应及时采取停播、下架等措施,绝不让无良主播混入平台,忽悠、坑骗消费者。 其次,监管要“严处罚”。 相关监管部门需加大日常监管力度,加强直播带货保健食品乱象治理,不妨通过联合约谈、联合执法、联合曝光、联合惩戒等方式,严厉查处保健食品虚假夸大宣传等违法违规问题,情节恶劣的要公开曝光,并依法列入个人诚信记录,加强失信联合惩戒,倒逼其据实宣传,守法卖货。 其三,消费者要“理性消费”。 消费者应学会理性购物,在下单前对平台及商品等内容做好必要的研究和甄别,既不要轻信平台和主播的介绍和推广,又不要盲目下单,从而避免被忽悠、被坑骗。同时,消费者要到合法正规的线下门店或线上官方旗舰店购买,注意查看其食品经营许可证,并索要发票或销售凭据,以便于投诉和维权。 此外,主播也要“诚信卖货”。 一方面,主播要对保健食品信息进行严格核实,避免虚假宣传,不得为未使用过的保健食品或者未接受过的服务作推荐、证明。另一方面,主播在直播时要注意广告用语的合规,杜绝虚假宣传。 只要平台“严把关”,监管“严处罚”,消费者“理性消费”,再辅以主播“诚信卖货”,就一定能有效治理直播间保健食品销售乱象,从而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真实、诚信的直播带货环境。 (原标题:直播间保健食品销售乱象多 媒体呼吁治理需多方发力) 责任编辑:蓝莓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