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转型的新机遇,所有进行转型升级的直销企业的案例证明:成功实施“互联网+”的前提是具有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流通”是以电商作为主导营销渠道的流通产业,同时,仍旧保留着直销作为主流营销渠道,共同引起商品货币流转的过程。“互联网+信息”正在通过三四线城市的社区解决“互联网+流通”与直销产业有直接的联系。正在进行转型升级的直销企业的实践证明:直销业是在“互联网+流通”产业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行业。 “互联网+”对所有产业都会产生作用,之所以互联网+直销+服务+体验中心+物流+资金流会产生一条条产业链和一个个产业集群,跟直销业形成产业链对服务要求很高有着直接的关系。传统仍旧会存在,这和消费者的消费有着必然的关系。复杂性消费行为消费者则需要学习才能够完成从购买到使用全过程,在整个流通产业链中,人员面对面进行咨询服务、培训服务、信息服务,以及各种技术服务则是必不可少的服务,建设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提升网上服务能力,借助O2O管理平台,推动线上线下互动,激发消费潜力,都需要这种服务流,这就是传统的力量。 直销企业在变革中会带来哪些变化呢?直销企业经过了两次转型,分别是1998年和2005年,1998年之后,直销企业采取的直销+店铺+互联网=复合型营销的模式,全球互联网兴起时,尽管直销+互联网也正值萌芽状态,终究直销业有了互联网的元素,不少直销企业也叫三网合一,即直销+互联网+店铺=复合型营销。2005年的第二次转型,直销企业为直销+体验馆(体验中心)+互联网+服务=复合型营销模式。 目前进入“互联网+”时代,直销企业面临互联网+直销3.0升级版第三次转型,也是整个直销业面临的转型及升级。形成直销+微营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体验馆+服务=新复合型营销体系。虽然形式上可以多种多样,但整个大体系是统一的。 秦永楠档案: 秦永楠,1948年出生。1978年恢复高考后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生产布局专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特邀理事,曾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理事长、中国直销业研究课题组组长;现任中国直销商业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委员,对直销行业有多年研究。▲ (原标题:秦永楠:让直销进入“互联网+”的全新时代) 责任编辑:小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