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被虚假营销给坑了】本以为该片人人点赞,实际上这货真烂! 中国的电影市场制造出来的“票房奇迹”越来越多,动辄刷出四五个亿的“现象级电影”也越来越多。有人把这归结为,在中国,看电影已经从单纯的娱乐活动,发展为一种社交活动,在SNS社交网站上关于目前热映的电影信息比比都是,到处都有人称赞某某片子“必须要看”,仿佛你不去看就跟不上大家的话题了,可是…… 【你被坑了!】 《小时代》上映的时候,很多影院给超足量排片,在影院经理眼中,这片真的有这么好的卖相吗?在某网站上,关于《大闹天宫》的一条普通新闻,就有超乎寻常的评论数,难道真有这么多人对这片感兴趣吗?情人节前后,到处是《北京爱情故事》的新闻和影评,有中肯的,有说好的,这片是真好吗?当发现微博、朋友圈等社交网站上的评价,与时光网、豆瓣等上偏专业的影评意见截然相反时,有些观众选择了亲自买票去看一看,但,结果往往是被烂得cry晕在厕所。 【谁在坑你?】 为何一些电影、特别是国产电影的排片如此彪悍?原来这涉及到电影发型领域的一个“公开的秘密”:上片的时候,为了获得更多场次,造成声势,发行方会采取给部分影院增加“返点”的措施。说通俗点,就是你给我排片超过一定比例,多出来的,我会多给你票房分成。这种手段,现在并不少见。而一部片首日高排片量,会吸引到媒体对这部片的关注,也会影响观众的观影选择。而对于同档期的其他影响力较小的电影来说,这样的竞争显得不公平,因为一部片占的场次太多,其他片必要要被削弱。而在片源十分丰富的当下,电影的生命周期也就一周,等普通观众知道,这是一部烂片,不值得看,它已经收获了好几亿票房。 而在上映期间,为了达到给自家电影造声势的目的,很多片方采取了不正当的手段,比如,让枪手写稿吹嘘自家电影有多好,雇水军刷评论、刷评分、黑同档期的竞争对手,有时候还对外高报票房,手段可谓五花八门。无论是把“排片量高”与“电影质量好”混为一谈的宣传策略,还是各种左道旁门的无下限招数,都属于虚假营销的范畴,令观众防不胜防。 【如何防坑?】 你如果不想上烂片的当,就在做选择前从正规渠道多了解点电影信息,免得在贡献了票房后再费力骂娘。如果某部电影劣评如潮,比如恶名昭著的《富春山居图》之流,更别因为想知道“它到底有多烂”而主动买票入场,造成的效果只能是令你感到万分沮丧,甚至开始怀疑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