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总体而言,戛纳是个浮华和热闹之下异常残酷的竞技场,每年多达近五千名记者来到这里,各个单元入围的就有上百部影片,仅仅是电影节主要单元的官方活动,一天就有近二十场,包括早、午、晚在卢米埃电影宫举办的首映红毯。保持出众的美只是获得赞美、至少是获得讨论的基础功课。即便是常来的一线大咖,也得爆发想象力在拍照环节抛给图片社的摄影大哥一些绝妙到足以卖出去的pose,占得各家媒体的重要推广位;而那些一辈子也许只有这一次机会走上红地毯的散客,最容易搞出个大新闻的方法,就是在官方活动上闹一闹。 闹法挺多的,衣着出位只是很常规的思路,你需要的只是较为厚的脸皮和一个脑回路不太寻常的造型师。 作为电影节官方合作刊物,《好莱坞记者》除了报道每天影片的展映和销售情况,也会提供很多如何体面地参与电影节的指南,关于礼服有四条忠告:1、穿得足够引人注目;2、又不要太过自high,其实电影节官方记者不太会搭理评审团、国际一线咖和首映片方的主创以外的嘉宾;3、别抢了红毯主角的风头;4、严格遵守正式场合的dress code。不过从每一年的红毯趋势来看,越是和官方关系亲近的嘉宾,装扮越是规矩,相反,大多对官方和媒体而言无名的游离人士,则只记得住忠告里的第一条,因此和张馨予一样,几乎每年在外媒的红毯新闻里都有那么几个被注明为“不知名嘉宾”的人因为造型诡异(对,是诡异,丑这个词很难形容观者那种胸闷气短的生理反应),而登上时尚红黑榜。 这种策略的意义只有一个,就是赢得绝对的曝光率,它凌驾于品味、个人德行和世俗眼光之上:1954年B级片女星Simone Silva在戛纳公然半裸亮相惹来争议、被电影节请走,2001年《24小时派对狂》的演员把近百只死鸟穿在身上重现片中镜头,结果因为造成恐慌也被主办方驱逐......把胆识发挥到极致,奇葩可能会惹上大麻烦,但也可能成为传奇,比如连续五、六年都来戛纳搞红毯轰炸的俄罗斯名媛伊莲娜·列宁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