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警惕高息,远离骗局 骗局反复重演,很大程度上不是骗子多高明,而是我们被自身的弱点俘虏了。 纵观宠氏骗局的各种版本,都有一个相似点,就是高息。月利30%,日息1%……没有最高,只有更高。我们投资理财,当然追求收益,但是碰到低风险高收益这种违背投资规律的产品,必须心生警惕。远离金融骗局首先要控制自己的贪念,对异于正常范围的超低价、超高收益保持警惕,避免盲目追求高回报。 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者需了解自己的能力和专长,以及风险承受能力。在自己熟悉的行业领域或地域范围内投资、消费。自己搞不懂的投资产品,就等自己搞懂了再去碰吧。只要本金在,机会永远存在。 加强学习金融知识以及提升防骗辨识能力也同样十分必要。比如以下几点。 有担保≠真担责 “我们所有的借款项目都有担保公司担保,所以您可以放心,到期后,本金、利息一分钱都不会少。”乍一听,多好啊,不仅收益高,还能有担保公司兜底,自然不怕风险了。但事实上大部分平台采用的只是“一般责任保”而非“连带责任保”,前者只是有限责任,若担保金额超出担保公司的能力,其完全可以申请破产、拒绝代偿,兜底的不是它,而是投资者。 有抵押≠有权处置 更多人愿意相信有抵押物的借款项目,可是,房屋抵押借款并非万无一失。比如,当房屋先于抵押存在司法或者行政限制的时候,此房屋是不具有被抵押的权利的,与之相对应的平台就不具备处理这类房屋的权利了。平台房屋抵押贷款业务当中,有时会出现抵押房屋存在尚未还清其他贷款的情况,再融资属于二次抵押。在法律上,二次抵押是合法的,但风险不可小觑,当借款人因某种原因不能履行还款义务的时候,处置房屋之后,平台出借人没有优先受偿权,从而可能得不到或者不能全得到赔偿。如果借款人抵押的房屋是借款人唯一的一套房屋,而且面积较小的话,风险也比较大。 包装的背景不可轻信 骗子不包装自己,怎么能令你上当呢?一些金融骗局就是打着海外投资公司背景,或者高大上的政府部门“认证”。如果说高收益平台以利益诱人,那这些高大上的招牌则打的是“安心牌”,但实际上,很多平台的资质都是伪造的,海外背景也有夸大的成分,甚至捏造。投资者要小心辨别。 (原标题:金融庞氏骗局:宁波人为追求超高收益赴汤蹈火) 责任编辑:佟佟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