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亮出差杭州取证前和女儿告别 一封突如其来的举报信 “咸宁市工商局工作人员张亮一意孤行,对公司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要求停止案件调查,并对张亮进行行政调查……”看到有关部门转来的举报信时,张亮感受到深深的寒意。 得知张亮始终锲而不舍地在取证,“云在指尖”雪花般的举报信,寄到了从中央到咸宁各级纪委以及主管部门的信箱。 被举报,对一个公务员而言,绝非小事。 法律权威面前,自诩为“小人物”的他没有放弃;迷雾重重的取证面前,自勉为“不倒翁”的他没有放弃;然而,面对接连不断的举报信,身为公务员的他,还有冒着“枪林弹雨”继续向前的勇气么? 取得证据只是获取证据链的一步,而此时,对手已开始向他发难,之后呢? 张亮下定决心:豁出去了,为职责而战! 5000多封往来邮件要梳理、6.2亿元的资金流水要审计、数十TB的电子数据要分析、6000多种商品信息要统计、几百家供货商要调查…… 要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何等艰辛。 记不清多少个夜里,孤灯挑战到天明;周末、节假日已完全没有了,睁开眼就是证据、证据、证据。 2016年端午节,原本计划带妻女回家看看父亲,但涉案资金审计出现突发情况,不及时解决将影响整个案件进度。 张亮不得不再次失信于家人。他扛起两大包银行账目,干脆住进了办公室。 饿了吃泡面,困了打地铺,三天三夜不眠不休。 假期第三天,妻子带着女儿到单位送饭,打开办公室的门,映入眼帘的是满屋铺放的银行账目,满眼血丝的丈夫。“你何苦这样逼自己,世上的案子你办得完么?”妻子心疼地掉泪了。“不能让这么多人掉进传销陷阱,遇到一件就要办结一件。”张亮轻声说着。 功夫不负有心人。 一件件核心证据被锁定确认。2016年6月,张亮终于掌握了“人员—层级—资金—传播过程—社会影响”等各方面完备的证据体系。 趁午休时间,张亮与同事们商讨案情 对手间的第一次握手 2016年7月18日,一场听证“拉锯”会在咸宁市工商局会议室拉开序幕。 一方是以张亮为主的咸宁市工商局团队,一方是“云在指尖”聘请的知名高校律师团队。 听证,意味着案件已进入最后程序。越是最后,越不能掉以轻心。 一个个问题核清,一份份证据亮出,一个个证人出面…… 整整10天,面对面交锋,对方律师团队在详实证据面前,低头了。 腾讯微信安全风控专家李海浩因为“云在指尖”案件认识张亮,一路下来,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每次问他在哪儿,总是回答在出差;凌晨两三点,为某个数据‘骚扰’我一点不奇怪。”李海浩说,张亮身上的坚韧和担当是最让他感佩的。 服气的不仅是伙伴,还有对手。 2016年8月4日,结案前,“云在指尖”实际控制人郑某与张亮面对面。“凭什么说我们是传销?”郑某仍质问。“就凭这些!”张亮再次摊开所有证据。 纸版证据资料,垒起近1米高;电子版证据资料,装了十几个硬盘。其中包括,当事人财付通交易流水、相关银行账户流水、微信平台相关的证据材料、公司主要人员的往来邮件、线下人员的书证人证、厂家调查笔录、委托鉴定机构出具的三份电子数据鉴定书、公安机关的电子数据勘验报告、会计师事务所的资金审计报告等系列第三方证据。“你是怎么弄来的?”看到海量证据,郑某很吃惊。 张亮一笑,将整个取证过程一一道来。 听完,办公室陷入死一样的沉寂。“我知道的,你知道了,连我不知道的,你都知道了。”良久,郑某一改之前的傲慢,表示愿意接受法律法规的处罚。 两人起身,第一次握手。 一起跨度一年多的特大网络传销案,画上句号。 网友“草原”留言:“这场较量结局漂亮,但愿此案能唤醒那些异想天开一夜暴富的朋友。” 而张亮,早已开始下一个案件的征程。 结案不久,2016年9月12日,腾讯公司发布《微信公众平台关于整顿新型多级分销欺诈行为的公告》,对类似传销的多级分销欺诈行为开展专项打击治理。 同年12月14日,腾讯公司公布“守护者计划”十大案件,“云在指尖”案排第二位。腾讯表示,“云在指尖”是利用移动社交平台传播发展、规模最大、起步最早的新型网络传销案件,该案为微信生态下的新型传销治理树立了典型案例,具有“风向标”意义。 同年12月20日,国家工商总局发布七件网络传销典型案例,“云在指尖”案排第一位。 张亮做完笔录送殷某 (原标题:4万多公里取证路,他是如何查处“云在指尖”特大传销案的?) 责任编辑:小宇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