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17小时视频赚1元钱 收100徒弟得888元 看惠头条真能得“实惠”? 【直报网北京4月26日讯】(法制周末)像惠头条一样的新闻资讯平台,本身并无优质的内容,如今主要靠各种奖励吸引用户,但奖励不可能持续发放,若此类平台不致力于提高平台的内容质量,并摸索出新的获客方式,未来将会很难持续发展。 刷新闻能赚零花钱,签到、分享新闻链接也能赚金币,推荐别人注册还可获得不菲收入……如今,越来越多的赚钱类资讯阅读应用出现在市场上。它们瞄准了三四线城市用户,凭借着各种各样的奖励制度吸引了数量可观的用户群。 其中,风头最盛的是一款名为趣头条的App,今年3月,趣头条宣布完成了由腾讯领投的B轮融资,舆论哗然。但随之,其收徒模式和运营模式就开始不断受到业内的质疑,传销疑云如影随形。 法治周末记者注意到,如今有一款名为“惠头条”的App跟趣头条的模式高度相似,这也为惠头条带来了一系列质疑:其收徒模式到底是不是传销,其大规模奖励制度能否长期推行,后期平台将如何运作? 看17小时视频赚1元钱 惠头条的官网信息显示,其运营商为上海花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打开惠头条官网和App,首先看到的是“赚钱”“赚金币”等字样,除此之外,其内容与一般的新闻资讯软件无异,有娱乐、八卦、社会、搞笑等文字内容版块和视频、动图共3大版块。 但与平台上的各种信息相比,惠头条最吸引人的却是其多种多样的奖励。按照目前平台的规定,用户阅读新闻、观看视频、签到、分享新闻链接到朋友圈等都能得到平台金币,如日常任务中,阅读资讯5分钟、观看视频5分钟可获得的奖励分别为100个金币、50个金币;新闻分享可获得50个金币等。 按照惠头条的兑换规则,1万个金币约等于1元钱,用户至少积累1万个金币才能在微信或支付宝提现。大致换算可知,用户必须在惠头条上连续阅读8个多小时新闻资讯,或者观看近17个小时的视频,才能挣1元钱。 “一开始想着,反正平常也没事干,看新闻也不损失啥,就当赚零花钱了呗。”张华(化名)是河南一农村地区的家庭主妇,她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自己也是从亲戚朋友那里听说惠头条能赚钱,“就想着玩手机时顺手赚点零花钱,所以就下载了一个,对上边的新闻其实没什么兴趣。” 张华表示,最初看到账户里的金币快速增长,觉得非常开心,将惠头条上的新闻转发分享朋友圈的动力也很足,一天能往朋友圈转发十多条新闻。 “但我慢慢发现,只有刚注册时奖励比较多,之后平台给的金币就少了。看新闻看了一个多月,总共提了三次一元钱。还不如去收徒,收徒可比这个挣得多!”现在,张华很少在惠头条上看新闻了,而是每天忙着推荐别人注册惠头条。 收徒最高奖888元现金 所谓收徒,即用户使用自己的邀请码邀请其他人注册惠头条,用该邀请码注册的用户将成为其徒弟。师傅每收一名徒弟,就能获得高额的金币奖励,不仅如此,徒弟阅读新闻,师傅也能获得金币奖励:依据惠头条的收徒奖励制度,用户首次收徒成功可获得2万个金币奖励,日常成功邀请一名徒弟即可获得3万个金币奖励。远超过对用户阅读资讯、观看视频的奖励。 但师傅收完徒弟并不能立马获得全部奖励,还必须促使徒弟阅读或者转发分享文章,令其保持活跃状态,才能分次获得平台最初承诺的全部奖励。 这种收徒奖励模式跟趣头条平台非常相像,不同的是,前者对师傅的奖励有两级(师傅收徒弟可获一级奖励,徒弟收徒孙时,作为师傅也可以从中获益),而惠头条平台对师傅的奖励只有一级。惠头条客服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若徒弟再收徒弟,也即徒孙,只有徒弟能得到奖励,师傅不再获取任何奖励;徒孙阅读、分享等,也只有徒弟能获得奖励。 无论如何,收徒奖励在平台的整个奖励体系中都是最高的。高额的收徒奖励极大刺激了用户的热情,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到,收徒是惠头条主要的获客手段,也是用户见效最快的赚钱方式。在多个网赚类QQ群以及贴吧中,不停有用户贴出自己的惠头条邀请码,邀请其他人注册。 4月3日至4月26日,惠头条还推出了大规模收徒奖励活动,根据活动规则,收徒2人可得6元现金奖励,收徒4人得14元,收徒8人得32元……收徒100人得888元。该活动进一步刺激了用户的收徒热情,在名为“惠头条吧”的百度贴吧里,几乎每个帖子都是用户发的邀请码。粗略统计发现,一天内发送二十多遍邀请码的用户大有人在。 “我妈把家里能推荐的人都推荐了,实在没人了就打电话让我注册。”在北京工作的周玲(化名)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听说家里很多亲戚都在玩这种软件,说是看新闻赚钱,实际都在拉人注册。也不知道到底能有几个钱!” 专家称收徒奖励不涉嫌传销 对这种大规模鼓励用户收徒的模式,互联网业内人士多有质疑,一方面对其资金来源表示质疑,另一方面则认为其模式有传销嫌疑。 对此,惠头条官方称给用户的奖励全部来自平台广告。法治周末记者注意到,惠头条平台上的广告随处可见,几乎每隔三四条新闻就会出现有一条广告,这些广告多为小贷平台广告,也有部分为电商平台的广告。 通过惠头条官方网站上公布的邮件地址,法治周末记者向对方发去了采访提纲,询问对方关于收徒数量、奖励金额等问题,但截至记者发稿时止并未收到惠头条官方的回复。 那么惠头条的收徒奖励模式到底是否涉嫌传销呢? 北京市汇佳律师事务所主任邱宝昌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惠头条的收徒奖励模式中,只有师傅和徒弟两个层级,师傅只能从徒弟处获得一级奖励,因此不符合传销特征。 “即使它有三个层级,它也只是形式上符合传销特征,并不能认定其涉嫌传销。”邱宝昌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传销的构成要件之一就是向会员卖产品或者收取入门费,“在惠头条的收徒奖励模式中,平台并未向注册用户收钱,而是向用户发钱。” 此前,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明祥在谈及趣头条的收徒奖励模式时,也曾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若平台上的用户从收徒模式中所获得奖励全部来自平台,并且平台上投放的广告全部为正当合法广告,那么即使其模式看起来符合传销特征,但由于用户在整个过程中并没有出现钱财损失,那么就不能认定其涉嫌传销。 “平台对用户收徒的奖励制度,更像是一种有偿劳务,或者可以理解为烧钱推广,与传销还是有本质的不同。”对于收徒奖励制度,刘明祥如此评价。 邱宝昌也表示,惠头条的收徒奖励模式更像是一种营销手段,“跟打车软件最初的烧钱补贴大战是一样的,前期是为了快速获得用户,后期这种大规模补贴应该会慢慢取消。”邱宝昌表示。 靠奖励吸引用户,未来很难说 除了模式被质疑,很多用户在社交网站上反映从惠头条上提现时遇到了问题, “我在惠头条上每天都要阅读两个小时左右,这几个月期间还收了两个徒弟,好不容易凑足了50元可以提现,结果被告知未通过审核,联系客服说我用了作弊工具。”4月12日,魏君(化名)发现自己惠头条的账户里已经攒够了48万金币,相当于50元,于是向系统发起了提现申请,但让她没想到的是,平台认为她使用作弊工具而不允许其提现。 对此,魏君非常愤怒,她表示自己全都是纯手工阅读,并未使用作弊软件,收徒也是通过推荐亲朋好友注册来进行,并未使用多个手机号“自己推荐自己”,她不明白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按照客服的要求,她又等待了一周,结果依然是系统认为她使用了作弊工具,因此无法提现。 魏君在网上查询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结果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用户都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即提几十元的“大额”现金无法到账,但提现1元的现金到账的几率却非常高。魏君已经打定主意向相关部门举报,并暗下决心再也不玩这种软件了。 不过有用户向法治周末记者透露,确实有用户为了从平台多赚钱而作弊,比如用自己的多个手机号注册、推荐、分享等,或者是购买挂机软件,增加自己的阅读时长等。“不知道平台是如何判断的,肯定有用户是被冤枉的,但技术上的事,确实不好说。”上述用户表示。 对此,邱宝昌告诉法治周末记者,用户跟平台之间存在合同关系,用户付出了时间和劳动,平台就应该按照合同约定给予用户报酬。 “若合同中对作弊及相应的处罚做了约定,那么平台对作弊用户进行处罚并无不妥;但若用户没有作弊却被平台处罚,平台就违反了合同约定,用户有权拿回属于自己的报酬。”邱宝昌表示,只不过涉及到作弊等技术问题,用户很难拿出证据去反驳平台;再加上报酬往往只有几十块钱,很多用户往往选择息事宁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市场上跟趣头条、惠头条一样瞄准了三四线城市用户、以刷新闻赚零花钱、以收徒方式做推广的应用还有多款,如点点新闻、淘新闻等。一位互联网资深人士表示,像惠头条一样的新闻资讯平台,本身并无优质的内容,如今吸引用户主要靠的就是各种奖励,“但奖励不可能一直持续,一旦奖励消失,这些用户还有多少愿意留下?”该人士表示,若此类平台不致力于提高平台的内容质量,并摸索出新的获取用户的方式,未来将很难持续发展。 (原标题:惠头条被质疑传销:收徒奖现金 看17小时视频赚1块钱) 责任编辑:佟佟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