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7月4日讯】(北京商报)(记者 廖蒙)“要做好数字金融,就要加快数字金融机制创新,助推金融业数字化转型”“金融是一个高度依赖数据的行业,金融大模型的出现可以大大提升个人和机构的决策效率”……7月3日,在2024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字金融论坛上,与会嘉宾就数字金融发展进行探讨,北京数字金融的成果与规划也对外披露。 对于数字金融,中共北京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北京市地方金融管理局(以下简称“市金融监管局”)副局长张颖在会上指出,数字金融是以数据、技术双要素为驱动,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的创新重塑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全面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种新金融形态,是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深化和提升,也是创新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四篇大文章的基础支撑和重要引擎。 “要做好数字金融,就要加快数字金融机制创新,助推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张颖说道。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维亮则认为,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推动下,数字金融正在颠覆传统的金融形态。 “目前,大量的金融机构还在依靠分支机构获客,依靠专业员工提供投资和银行服务。但是在数字金融助力下,未来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将不在于资产规模、分支机构数量和金融从业人数,而是取决于金融数据库的规模,以及相应算力的强弱。金融是一个高度依赖数据的行业,金融大模型的出现可以大大提升个人和机构的决策效率,也可以帮助设计出更加人性化、更好用户体验的金融产品。”刘维亮解释道。 早前,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同时强调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做好“五篇大文章”,也成为金融机构主体提供服务的重要思路。 具体到北京,北京商报记者现场了解到,2023年北京实现数字经济增加值1.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43%。北京作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金融总资产近220万亿元,约占全国的一半。 张颖介绍称,北京市作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高度重视数字金融发展,始终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宗旨,充分发挥金融业、信息服务业两大支柱产业的优势,注重激发金融+科技+数据要素的倍增效应,着力建设与大国首都地位相匹配的现代金融业。 在科技金融方面,市金融监管局配合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深化北京市银企对接系统,创信融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有效提高了对科技企业的融资可获得性。在绿色金融方面,市金融监管局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两区绿色金融改革开发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了推动金融科技赋能北京绿色服务链。 同时,在普惠金融方面,市金融监管局配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搭建北京金融综合服务网,通过数字化建设有效破解民生金融服务信息瓶颈和小微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的难题。在养老金融方面,市金融监管局探索建立了养老金融一体化的信息服务平台,优化各部门数据互联互通,实现养老保险信息集中查询,养老金融产品集中展示的一体化综合信息服务网络。 而谈及数字金融发展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张颖强调,要统筹安全与发展,高度关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风险和挑战,要正确认识数字技术的两面性特点,坚持技术中性。金融业务必须持牌经营,根据新业务、新产品的风险特征和功能属性,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同类业务同等监管的原则进行穿透,分类纳入到现有的监管规则框架,要防止假借科技创新名义变相开展非法金融活动。 (原标题:去年北京数字经济增加值达1.8亿元) 责编:九月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