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恩·韦尔出任Partner.C

肖恩·韦尔出任Partner.C

肖恩·韦尔出任Partner.Co首席财务官

王生履新USANA中国区总经

王生履新USANA中国区总经

自2024年5月1日起,USANA葆婴原销售副总裁王生先生正式履新,就任中国区总经理,全球

无限极李惠森:成为信任

无限极李惠森:成为信任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新的品牌和产品层出不穷。但你有没有发现,总有一些品牌能

当前位置: 直销报道网 > 打传 >

“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这个40年前的老骗术,何以还能骗?

时间:2024-06-06 18:35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 点击:
以灵山下凡仙人自居,招揽信众传法施教,利用投资人的爱国热情,假借国家政策旗号虚构各类投资项目,蛊惑信众长年累月缴纳钱款……近期,北京警方破获一起“民族资产解冻类”

【直报网北京6月6日讯】(新华每日电讯)以灵山下凡仙人自居,招揽信众传法施教,利用投资人的爱国热情,假借国家政策旗号虚构各类投资项目,蛊惑信众长年累月缴纳钱款……近期,北京警方破获一起“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案件,抓获以左某红为首的嫌疑人13名。

据了解,左某红以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的一处仿古四合院为据点,拥有数十名忠实信众,其所谓的“乡村振兴”等项目从未兑现,诈骗来的钱财多用于包装人设、偿还债务。

警方介绍,该案件是一起“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案,此类传统骗局是20世纪80年代的“老把戏”,但近年来或披上迷信外衣,或借助电信网络诈骗手段,活跃度依然较高。“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何以生生不息,如何做好防范?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进行了采访调查。

“大仙下凡”,老诈骗披上“新外衣”

今年3月,北京市公安局房山分局检查站民警对一辆进京小客车进行检查时,发现车内人员随身物品中有疑似“民族资产解冻”项目相关材料,立刻引起警觉、开展调查。随着警方调查深入,一起迷信类诈骗与“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相结合的案件浮出水面。

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办案民警介绍,该案主要嫌疑人左某红于2022年起,以学习佛教文化等名义招揽信徒,场所在房山区某处的一四合院内。经核查,该四合院为其信徒李某于2014年自建,外表看去是庄严的庭院风格,内部装修金碧辉煌,供奉着大量神佛雕像。

(“左大仙”本尊) 图片来源:北京刑侦

“左某红自称是灵山下凡的‘左大仙’,不定期地在四合院内会议室授课、宣法,信众多为中老年人,被洗脑后对‘左大仙’深信不疑,甚至于不少年龄比‘左大仙’大的信众还坚信她是上辈子的妈妈转世,称她为‘老妈’。”办案民警说。

不仅如此,调查中民警发现“左大仙”还是“实力雄厚”的投资公司法定代表人,她于2014年8月注册成立壹叁伍零伍投资有限公司,并为自己“量身定制”了“中国金融投资行业资质等级证书”“中国诚信优秀企业家”“中国民生经济最具影响力品牌”等诸多假冒荣誉标牌。当年,李某也是出于对左某红“投资实力”的认可,才将自建庭院提供给其免费使用。

图片来源:北京刑侦

经过人设包装,左某红开始向信众推广“乡村振兴”“区块链”等“民族资产解冻项目”拉拢资金,制定的最低投资标准为每月168.88元。深受洗脑的信众们纷纷按时交钱,他们之中,许多人觉得这笔“投资”也可视为“香火钱”,部分被深度洗脑的受众还时不时地额外再给“左大仙”转账。

然而,“左大仙”承诺的项目受益却从未发放。审讯时,民警发现左某红及其下属市场部负责人等对“乡村振兴”一概不知,虚构项目的行为不攻自破。据其交代,收来的钱款大多用于偿还近年来装修庭院的费用。

办案民警介绍,在持续高压打击下,“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活动空间不断被挤压,传统的线下“口口相传”招揽活动已经很少,但一些不法人员将“老骗局”披上“新外衣”,仍然可以快速俘获“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特定投资群体的信任。

40年前的老骗术何以还能骗?

“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特点是利用投资人的爱国热情,假借国家政策旗号虚构各类投资项目,利用受害人“以小博大”心理,诱骗缴纳“启动资金”“会员费”等投资,声称缴纳几百元就能获得数十万、上百万元回报,从中牟取非法利益。

那么,此类诈骗活动何以生生不息?

记者调查发现,原因之一是特定投资群体仍然存在且数量庞大。2017年,警方侦破“云数贸”特大传销案。2011年,宋某某化名“张健”建立传销制度命名“云数贸”,2012年开始发展会员并创办“云数贸联盟网”,下线超过130万人。宋某某被打击处理后,其他不法人员利用其当时建立的庞大层级和群体,继续编造项目发展新的受害人,逐渐演变成新型“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犯罪。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由于‘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投资金额通常不大,很多投资人觉得即使一个不行,也会有成功的项目,抱着‘宁可信其有’的心态长期陷入其中,投的项目越来越多。”办案民警说,虽然投一个项目可能只是几十元、几百元,但由于人数众多,总体涉案金额巨大。

统计显示,2023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此类案件260余起,打掉犯罪团伙180余个,涉案金额达到15亿元。

原因之二是“新壶装旧酒”,“新项目”紧跟大形势。记者采访了解到,当前“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惯用电信网络诈骗手段,行骗精准度更高。通过梳理多起案件发现,犯罪分子境内外勾连,由国内代理人建立传销式层级拉拢投资人,境外团伙炮制虚假“民族资产解冻”项目,待凑齐“国内代理人+涉诈APP+讲师+小众或境外聊天软件”这一组合后,便开始实施讲课洗脑,骗钱“收割”。

据介绍,其中,境内代理人会通过线上形式定期给投资人上课、开会,紧跟热点讲授国家大政方针,一旦境外团伙开发出了“新项目”,就抛给投资人,对此深信不疑的投资人便开始争相投资。此前吉林警方破获的一起“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案件中,犯罪团伙编造“十四五数字经济养老”项目进行诈骗,诈骗分子不仅杜撰数字经济中央决策部这一虚假单位,还伪造与国家领导人合影。

记者了解到,在行骗过程中,国内的各级代理层层收取“提成”,其余资金则转向境外。其中,有的代理人为了逃避法律风险,自己也会进行一定量的投资。

原因之三是不法人员编纂话术反制,增加迷惑性。记者发现,“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通常离不开深度洗脑的关键一步。在“左大仙”案中,左某红以宣传佛法“铺路”,甚至还请来假和尚给信众上课;警方走访被骗事主时也发现,一旦投资人对项目产生怀疑,或是有亲戚朋友、民警进行劝阻,不法人员就会以“这是组织在考验你,没有经过考验就不能分钱”“要为国家严格保密”等话术进行进一步精神控制,使得绝大多数投资人难以分辨,最终落入圈套。

加强防范和家庭关爱都不能少

近年来,全国公安机关持续加强“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案件打击力度,成功打掉一批“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团伙,查明一批“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项目。今年初,公安部公布第一批“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项目及涉诈APP名称,主要涉及“圆梦行动”“云数贸”“智天金融”等78个虚假项目。

在打击惩治的同时,各地公安部门不断加强防范宣传。

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在反诈宣传中建议:

即凡是打着类似“民族资产解冻”旗号进行敛财的,让你交钱的,不管钱多钱少,均是诈骗;凡是自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干部,通过电话、微信、电子邮件、QQ等方式进行所谓“委托”“授权”“任命”的,均是诈骗;凡是声称缴纳数十元、上百元会费就能获利数万元、数十万元甚至数百万元的各类基金会、项目、App,均是诈骗;凡是转发鼓动、宣传所谓“民族资产解冻类”相关信息或组建相关微信群、QQ群招募会员、收取费用、进京聚集的均涉嫌违法犯罪,公安机关将依法严厉查处。

受访法律人士和办案民警表示,针对当前新型“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犯罪特点,需要全社会共同发力铲除滋生土壤。

一方面,针对此类犯罪活动向更加隐秘的网络侧发展趋势,要督促社交平台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内容把关,特别是网络直播平台要完善巡查机制,掐断“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引流账号渠道。办案民警表示,许多中老年人是在刷短视频、直播过程中发现此类投资信息,进而成为受害群体。

另一方面,受访人士呼吁家庭和社会关爱老人,筑牢防范诈骗的“防护墙”。警方通过走访大量受害事主发现,投资人多为老年人,缺乏子女关心,又有着老有作为、体现自身价值的迫切需求,为不法分子提供了钻空子的机会。“每一起中老年人受骗的背后,都有家庭和社会的失职。”办案民警说,陪伴胜于一切,老人和子女间相互体谅、加强沟通,子女掌握老人的生活情况,就能够有效避免老人被骗。

(原标题:“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这个40年前的老骗术,何以还能骗?)

责任编辑:一一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本网内容授权书
Copyright © 1998 - 2013 www.Chnds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直销报道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545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