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期发布报告显示,超七成受访者在电商平台上购买过假货,近一半受访者表示“电商经营者跑路,无法索赔”是维权过程中最常遇到的问题。 针对这种现象,《电商法》明确了电子商务经营者的义务,包括依法取得许可的义务、保障商品或者服务质量安全的义务等;同时还强化了经营者的举证责任,这将为消费者维权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 杭州互联网法院副院长倪德锋表示,电子商务法的颁布实施从一个侧面表明了电子商务领域从快速发展向规范化发展的转变。它的实施可以解决一些案件的司法“困境”。例如此前取证难的问题,一些不利于平台的证据,平台会宣称已经删除,但现在电子商务法明确要求保留相关数据3年。 部分法律人士和专家表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电子商务法是进一步规范电商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未来仍需要执法、司法部门以良法促善治。《电商法》要落到实处,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有关部门根据电子商务发展需要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尽快出台相应的配套法规规章或司法解释,细化相关规定,督促电商经营者及电商平台落实责任,充分保障网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鼓励走向正轨 近几年,中国对于跨境电商的优惠政策力度越来越大,电商平台上的商品与国外的价差正在逐渐缩小。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中国跨境进口电商交易规模达1.03万亿元,同比增长19.4%,预计2018年全年将达到1.9万亿元。 《电商法》实施后,是否会影响消费热情和行业发展?在泰国做个人代购的刘女士告诉记者,虽然电子商务法的实施会提高代购成本,但是法律的规范也会让个人业务走向正轨。 许多消费者也认为,代购纳入监管是好事,能够让海淘“有法可依”,不再担心买到假货或售后推卸责任等问题。 专家表示,《电商法》确定了线上线下相统一的规则。它把微商、代购还有通过网络直播进行销售的人群纳入到法律规制的范围之内,严格规定了准入门槛,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好的消费环境。 倪德锋认为,面对电子商务领域纷繁复杂的业态和技术创新的活力,电子商务法实际上在鼓励自由创新和维护规范有序之间寻求了平衡。法律实施后,很多具体问题需要司法权威判决,发挥案例的指导作用,通过案例为网上行为法律边界提供行为指引、价值导向,让电子商务从业者有更多参考。 (原标题:电商法实施 行业更规范) 责编:木子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