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2月25日讯】(第一直销网)2月18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通报称,经市场监管总局研究决定,现撤销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质量奖称号,收回证书和奖杯。 去年底,百年老店同仁堂因“过期蜂蜜门”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2月11日,同仁堂连发多个公告,对此事件处理结果进行披露。同仁堂蜂业被处以罚款1408万元,没收违法所得11.17万元,还有多位高层领导被免去职务。 说起中医药老字号,许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同仁堂,其“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流传甚广。但如今,这句箴言却有些变味了,同仁堂旗下子公司不仅经常上质检黑榜,还多次因违法广告被通报。 质量问题引发信任危机,同仁堂“百年老店”的光环还能维持多久? 产品质量问题频发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通报显示,近期,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北京同仁堂蜂业有限公司因更换标签虚假标注生产日期和使用回收蜂蜜作为原料生产蜂蜜受到行政处罚。 根据《中国质量奖管理办法》(原质检总局令第167号)第三十二条:“获奖组织和个人两年内发生重大质量和安全事故、发生违法、违规、违纪行为,撤销奖励并公开通报”,经市场监管总局研究决定,现撤销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质量奖称号,收回证书和奖杯。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同仁堂第一次被曝出质量问题。据媒体报道,早在2013年1月,北京同仁堂总统牌破壁蜂花粉片就被爆出非法添加药物成分甘露醇。 据媒体报道,2017年有关同仁堂药品质量检验问题就达到了两位数,在原食药监总局发布的46份药品抽检通告中,同仁堂以14次的“成绩”位居“黑榜”Top10名单第二,其子公司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同仁堂亳州)生产的中药饮片有5次上“黑榜”;另外,同仁堂全国范围的连锁药店作为“检品来源”被通告的有10次。 同仁堂出现在地方食药监局的“黑榜”上也很常见,且主要因中药饮片不合格。2017年11月,北京同仁堂银川药店有限公司被原宁夏食药监局点名;同仁堂亳州在2017年下半年连续被原食药监总局、原辽宁省食药监局、原福建省食药监局点名。 到2018年2月,同仁堂亳州再次出现在原食药监总局的公告中。就在“过期蜂蜜门”被曝时隔一周后的2018年12月21日,同仁堂亳州生产的白矾产品还被原山东省食药监局曝出药品检验不合格问题。 同仁堂频频上质量黑榜,与其内部管理混乱脱不开干系。 一位中药行业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早期较长的时间里,同仁堂集团内部资源规划混乱,各家子公司定位不明析,同业竞争较为严重”。而今,问题依然存在。 2月12日,北京市纪委市监委在发布的通报中也直指,同仁堂集团“内部管理混乱,对下属企业监督管控不力,对控股企业存在的生产经营和质量管理问题失察失责,相关企业质量管控制度虚化不落实,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损失,对‘同仁堂’品牌形象产生恶劣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