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国际高端化妆品品牌陆续进驻中国电商平台,给国产化妆品品牌带来了一定的竞争压力。如何利用好电商平台,同时维护好线上线下经销商的利益,是对国产化妆品品牌的考验。 社交渠道红利 在互联网的下半场,传统电商虽然活跃,但新渠道也在不断产生新的机会,比如基于强关系的社交电商开始兴起,通过微信、小红书、抖音等渠道的社交属性,达成裂变式传播的效果,向电商引流,以较低的成本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及活跃度。同时直播方式不断发展,产生了许多带货能力强的网红KOL,通过对需求的发掘,形成社交+电商的完整闭环。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社交电商用户中,24岁到30岁的用户占60.1%。年轻人更倾向于尝试新的消费方式,在网红KOL的疯狂安利和种草攻势下,非常容易产生消费行为,毕竟,谁顶得住李佳琦一句“买它”呢? 多重红利之下,国产护肤品、彩妆品已从单纯的“便宜货”,到可以被“贫民窟女孩”尝试接受,再到成为一种时尚。国货的回潮,不止于化妆品,还席卷李宁为代表的服装、中式设计、建筑等行业。一改过去便宜、没有美感、缺失时尚度的刻板形象的新国货,凭借优良的品质与新潮的形象建立了良好的口碑,逆袭形成“国潮”,使用国货不再是“消费降级”。在失宠近20年后,国货终于在年轻人心中又拥有了姓名。国潮,其实是国货积极拥抱行业变化、调整营销思路的必然结果。 03 “新国货”丸美,有与国际品牌竞争的潜力吗? 在行业红利下,丸美发挥了定位、营销、渠道方面的优势,不断调整策略以适应新时代,成功上市暴涨成化妆品市值第一股,尽管曾备受争议,如今也被消费者和资本市场认可。那么,在国货中颇有竞争力的丸美,能否与国际品牌同场竞技呢? 高端市场进入难度较大 根据Euromonitor数据,2018年中国4102亿元规模的化妆品市场,可以分为高端和大众市场。丸美在国货品牌中定位相对高端,它是否有机会参与高端市场的竞争? 由于品牌和研发壁垒较高,目前把持中国高端市场的,仍然是历史悠久的跨国化妆品集团,比如欧莱雅、雅诗兰黛、LVMH等。 以雅诗兰黛为例,作为化妆品帝国,旗下拥有雅诗兰黛、La Mer、倩碧、悦木之源、MAC、Bobbi Brown、Jo Malone London等品牌,其大多位于高端甚至奢侈品线。2019财年(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年度),雅诗兰黛集团营业收入为148.55亿美元,皮肤护理业务营业收入为65.51亿美元,占总营业收入的44.1%,皮肤护理业务包括清洁、保湿剂、精华、面膜等多种产品;其在亚太地区的营业收入为36.7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56.25亿元),主要来自中国市场,市占率约为3%。 丸美、上海家化、珀莱雅三者收入总和,未达雅诗兰黛皮肤护理业务收入的一半,规模悬殊巨大。雅诗兰黛在中国市场的增长,主要来自重点产品小棕瓶精华、赋活精华水、多效智妍面霜以及新产品小棕瓶眼霜。 雅诗兰黛的眼霜产品始于1982年,此后不断研发升级。根据360大数据,雅诗兰黛眼霜居2018年国内眼霜市场认知度第一名,第五名倩碧也来自雅诗兰黛集团,而丸美位于第六名。 2019财年,雅诗兰黛集团的毛利率为77.2%。拥有护肤、美妆、护发、香水等多条产品线,近30个品牌,仍能保持如此优秀的毛利率水平,超过丸美近10个百分点,也许这就是王者的高度吧。 大众市场,国产品牌的主战场 大众市场由于产品及品牌壁垒较低,进入相对容易,是国产品牌的主战场。近年来,国产品牌在大众市场的排名不断提升。2018年大众市场前20名中有10家国内公司,相比2012年增加2家。同时,其市场份额从2012年的11.6%增加到2018年的21.9%(表9)。
在大众市场,国内公司在逐步挤占国际品牌的位置,但2018年头部公司仍以国际品牌为主。宝洁和欧莱雅的龙头地位从2012年保持到了2018年,但两者市场份额都已经下降,联合利华则退出前三强。 宝洁的产品以日化为主,而欧莱雅则是全球第一的化妆品集团,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旗下有兰蔻、圣罗兰等超过30个品牌,经营范围遍布150个国家和地区,2018年总体营收规模为308亿美元,亚太地区营收74.05亿美元,占公司总营收的27.5%,增长率为24.1%,是所有地区中增长最快的。欧莱雅集团的盈利能力和品牌力非常强,2018年由于供应链效率提升及高端品牌占比提升,毛利率为72.8%,相比主打高端的雅诗兰黛略低4.4%,仍然高于丸美股份。在眼霜领域,欧莱雅旗下的兰蔻是2018年国内眼霜市场识别度第四名。 同样是百年企业,常年位居中国大众市场市占率前十的,还有日系化妆品巨头资生堂。资生堂的成立时间比欧莱雅和雅诗兰黛早几十年(图4),其从对欧美妆容及护肤文化的模仿开始,到如今形成精致、自然的日系风格,向全球输出。2018年,资生堂的营业收入为10948亿日元,其中17.4%,也就是1904.95亿日元来自中国地区,折合人民币121亿元。 图4:国际化妆品巨头成立时间
在研发方面,资生堂和欧莱雅在本就有较高营收规模的情况下,也有着较高的研发费用,研发在营收中的占比在化妆品公司中处于较高水平(表10),2018年,欧莱雅研发费用率为3.4%,资生堂为2.7%,国产品牌珀莱雅、丸美和上海家化紧随其后,联合利华由于有大量日化产品,所以整体的研发费用率较低,而雅诗兰黛的研发费用率在几家可比公司中最低,推测雅诗兰黛的大单品经典化战略的研发费用需求量相对较小。
若从绝对值来看,欧莱雅一年72亿元的研发投入,甚至已经超过上海家化的营收了。同样,资生堂18亿元的年研发投入,也已经超过丸美的年营收。从这点上来说,国际品牌仍是巨山般的存在。 不过,在追求“性价比”的大众市场,国产品牌的存在感不断提升,尤其是2018年以来的一波“国货复兴”浪潮兴起,产品线较为丰富的上海家化、百雀羚、珀莱雅等份额提升明显。而丸美由于产品线相对较单一,规模较小并未上榜。然而,雅诗兰黛在成立初期也只有一个品牌,四款核心产品。事实上,在雅诗兰黛、欧莱雅、资生堂等巨头的发展过程中,都不断孵化子品牌,以及通过对外收购,形成多元化的品牌矩阵,这也是国产化妆品企业,包括丸美,可望复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