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于依赖单一品牌,多品牌矩阵尚未形成 丸美股份目前过于依赖“丸美”这个单一品牌,2018年丸美主品牌营收占公司营业收入的89.2%,其他两品牌“春纪”和“恋火”仍不温不火。“春纪”是以“天然食材养肤”为理念的大众化护肤品牌,“恋火”则是彩妆品牌。差异化的品牌定位,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为的是与“丸美”共同形成高端与大众化结合,护肤与彩妆结合的品牌结构。 “恋火”于2017年四季度推出,2018年营收为2667.25万元,占丸美总营收的1.69%。很明显,现在“恋火”的规模还难以弥补丸美在美妆领域的短板。 “春纪”于2007年推出,先后请到周冬雨和因为《延禧攻略》大火的吴谨言为代言人,2018年营收为1.43亿元,占丸美总营收的9.06%,但2018年“春纪”的营业收入较2017年下滑20%,占总营收的比例也下降了4个百分点。2019年,“春纪”进行了新的尝试,与洽洽跨界合作推出“瓜子脸”面膜,努力刷存在感。 对标海外化妆品公司,能够穿越周期,做大做强的公司需要两个要素:营销和产品质量决定单品能否做大;单品牌能否做成多品牌矩阵,决定公司能否持续发展。 雅诗兰黛拥有31个子品牌,仅7个为自主培育,包括雅诗兰黛、倩碧、朗仕、悦木之源、Prescriptives、Aramis、Aerin,14个为收购品牌,10个为代理品牌。 欧莱雅拥有36个子品牌,除巴黎欧莱雅以外全部为收购品牌。 资生堂稍有不同,目前超过40个子品牌中有30个来自自我孵化,4个代理品牌,Nars、LuaraMercier、三宅一生等7个品牌通过收购取得。 可见,海外巨头多通过自主品牌建立核心竞争力后,再借助收购进军更多细分市场,补充产品矩阵。不同品牌的收购也有不同的战略。雅诗兰黛在通过自主品牌基本覆盖护肤和彩妆两领域后,在收购方面更偏向于三种类型,一是面向年轻消费者的品牌,比如美妆品牌BECCA;二是与现有产品矩阵互补的新锐品牌,比如做急救面膜的GLAMGLOW;三是符合公司高端定位或者顶级、小众品牌,代表就是La Mer以及小众香水品牌Le Labo。 “收购狂魔”欧莱雅,由于最初自主品牌主要面向大众市场,因此从1965年开始收购兰蔻、碧欧泉、赫莲娜等高端品牌,此后又陆续在全球收购护肤及美妆品牌,之后进行品牌整合、产品线梳理,建立了覆盖低中高端各市场、满足各类肌肤需求的化妆品帝国。2011年,欧莱雅收购美容仪器品牌Clarisonic,进军声波护肤领域。 资生堂对自主研发品牌更为青睐,在收购方面更多是为扩展市场考虑,比如收购法国护肤品牌凯伊黛巩固法国市场,收购美国卓多姿、都柏林扩大在美国的影响力。另外,为了更好地在中国发展,1994年资生堂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了欧珀莱品牌。 相比之下,丸美的并购是从2017年投资“恋火”开始的,与雅诗兰黛、欧莱雅等巨头相比就像一个小学生,步伐还很稚嫩。 对于中国化妆品企业,逆袭的道路依然漫长。而在不太理性的中国资本市场,丸美“本土化妆品市值第一”的名号能否长久,最终取决于其自身的能力能否穿越周期。 (原标题:3年10亿广告费 中国化妆品市值第一股如何炼成?) 责编:小美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