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君石 【直报网7月31日讯】(羊城晚报 宋金峪)受“上海福喜过期变质肉事件”和“英国鸡肉污染事件”影响,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引起轩然大波,“我们到底还能吃什么?”昨天,我国著名营养与食品安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作客第61届广东科协论坛,提出大众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存在诸多误区,科学与生活的信息不对称直接导致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误解和焦虑。 误区 1 食品安全问题可消除 近年来,经媒体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在少数,如“河北红心鸭蛋事件”“染色馒头事件”等,但陈君石认为真正意义上的食品安全问题却在少数。所谓食品安全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是指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有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但根据国内专家所做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显示,每人每天长期吃一千个含有微含量的苏丹红红心鸭蛋,才会对身体造成健康。尽管从风险来看,“红心鸭蛋事件”不能构成食品安全问题,但由于社会的广泛关注,引发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讨论和担忧。 陈君石以饮料中经常加入微量元素铅为例,加入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量就是可以接受的,但超过了标准,哪怕只有一点,其风险就是不可接受的,从管理角度来讲,该饮料就是不合格。“零风险在食品安全上是不存在的,但从监管来说我们要零容忍,不允许一切不合格的食品存在。” 误区 2 使用食品添加剂等于危害健康 食品添加剂被大多数消费者戴上了十恶不赦的帽子,认为凡是有食品添加剂的就是不健康的、对身体有害的,一些商品也往往以“纯天然,无添加”为噱头吸引消费者。陈君石为食品添加剂正名,老人要求食品软一点,年轻人要求食品有嚼头,小孩要求食品颜色艳丽,这些不同的需求都是靠食品添加剂做到的。 所以“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加工业的灵魂”。事实上,无添加剂的食品确实是不存在的,而食品添加剂也有其正当的法律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