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5月11日讯】(信息时报)酒成了朋友聚会时必不可少的座上宾,但喝酒过多会引起身体不适,于是市面上出现了许多所谓的能完全解酒的“解酒药”。解酒药是否能真的解酒?有专家指出,解酒药“解酒”其实是假象,顶多是缓解酒后腹胀、恶心、呕吐、泛酸的感觉,更多时候是心理安慰作用。 天冷防酒刺激肠胃 近日,记者采访了广州市中山三院消化科主任吴斌,他表示:天气变冷后,人们的肠胃抵抗力减弱,因饮酒引发消化道疾病的患者增多。 吴斌主任提醒,秋冬不适当饮酒容易引发肠溃疡、肝硬化、血管扩张出血,有些人喝酒后还会引发皮肤过敏。秋冬季饮酒后不能通过出汗代谢酒精,致使酒精在血液中的时间相对延长,引起血压增高,而增高的血压又诱发心脏血管痉挛,或使心脏小血管破裂,导致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 解酒药其实是安慰剂 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消化科余绍源教授指出,解酒药“解酒”其实是假象,顶多是缓解酒后腹胀、恶心、呕吐、泛酸的感觉,更多时候是心理安慰作用。 他表示,酒精(乙醇)进入体内,20%在胃中吸收,其余在小肠吸收,空腹时人体对酒精吸收最多。越是度数低的酒,身体吸收越快。进入体内的乙醇90%~98%被完全氧化,释放出的能量被机体利用,其他则通过肾以及肺的呼吸排除体外。通常认为,人体氧化乙醇的能力是在一小时内氧化10毫升乙醇。从这个角度来说,药是没法替身体“消化”酒精的。 值得警惕的是,解酒药并不能减少酒精对人体的伤害。如果过度依赖解酒药,一方面容易放松警惕,喝酒过量;另一方面,若为追求解酒效果,服用剂量过多,也会加重肝脏负担。 睡前喝酒易积存毒素 余绍源指出,醉酒没有良方可解。要避免醉酒伤身,一是要适量而止,不要在短时间内大量饮酒。少量饮酒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特别是红酒,可以降低胆固醇,促进新陈代谢;二是选择饮酒时机。“最好是选择日间饮酒,例如午饭时少饮,无伤大雅。”余绍源教授说,忌讳早饮和晚饮,尤其是后者,晚上人体新陈代谢速度较慢,酒中的很多致癌物质,易在体内积存,毒害身体;三是要注意酒的温度。一般说来,冬春季节饮啤酒的温度以9℃~10℃为宜,夏秋季节以5℃~10℃为宜。喝冻啤酒会使胃肠道的温度急速下降和血流量减少,严重时甚至会引发痉挛性腹痛和腹泻、急性胰腺炎等危及生命的急症。▲ (原标题:所谓的“解酒药”实则不解酒) 责任编辑:小青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直事儿”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