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10月13日讯】(法制日报)编者的话 每年的10月13日是“世界保健日”,这一节日旨在提高全世界人对保健领域的认识。 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公众主动关注保健,养生意识空前高涨。于是,各种养生保健理论频出,各类保健品充斥市场。实践证明,一些养生理论纯属无稽之谈,不少保健品要么假冒要么伪劣。保健领域,有时非但不保健,反而存在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风险。在2015年“世界保健日”到来之际,视点版将视角对准保健品市场,探讨如何规范市场,让保健品真正能起到保健作用。 10月13日,是世界卫生大会确立的“世界保健日”,这个曾经鲜为人知的节日如今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人所熟悉。 随着公众保健意识日益增强,保健品行业也快速发展。然而,在快速发展之下,却是良莠不齐的保健品市场,以至于部分公众将保健品视作“最不放心的食品”。 面对这种局面,新食品安全法针对保健品,设立了13条规定,涵盖审批、原料、生产及销售等环节。新法实施后,加之已经实施即将满月的新广告法,保健品行业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保健品行业发展不规范 127300盒(瓶)假冒性保健食品成品、1300公斤空胶囊、2000公斤制假原料等,所有涉案物品装满9卡车,货值2862万元。 上述看似惊人的数字,来自湖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4年年底查获的案件,数字最后定格在总涉案货值逾1.16亿元,查扣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他达拉非”和“西地那非”的假冒保健食品5万余盒,涉假产品销往23个省份113家店点。 其实,超过亿元货值的假冒保健品已非新鲜事,早在2013年,福建省厦门市公安部门就曾破获涉及案值过亿元的假冒保健品案件,警方查获假冒品牌软胶囊、蜂胶软胶囊及维生素片等保健品共计500余万颗(片)。 “我国的保健品行业发展一直处于不规范状态。一些企业‘杀鸡取卵’式的做法,导致整个行业蒙上阴影,导致保健品行业的信任度、美誉度都很差。”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在朱毅看来,目前保健品市场的现状是广告宣传与产品质量之间落差太大,违规的产品介绍和夸大宣传泛滥,而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行业潜规则已成为“显规则”。 “保健品行业实际上成为广告营销行业,不是在做产品,而是在‘卖’东西,在于卖而不在做。曾经流传过这样的表述——‘一个大桶几把铁锹几个工人’就可以做保健品了。现在,保健品行业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规范,相关部门虽然在不断出台规范、标准及管理办法,但离规范这个行业还差得很远。”朱毅说,此外,这个行业还存在涉嫌标签欺诈问题。 朱毅举例说,在“人参”的标签下,可能实际上就是面粉或米粉。 不过,在朱毅看来,假冒已不是主要问题,因为至少不会伤及公众健康。更大的问题在于,保健品的非法添加。 “比如,在一些声称减肥的保健品中,加入了违规药品、激素等非法添加剂;在一些声称降血糖的保健品中,加入了降血糖的西药;还有一些所谓排毒养颜的保健品,加入了腹泻药物。这些非法添加可能会造成不良后果。如果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食用,同时又在服用西药,可能会在无形中加大药量,对身体健康造成威胁甚至致命。”朱毅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