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3月24日讯】(华西都市报)随着我国人均GDP的增长,居民消费结构也需要升级,人们对健康产品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是“治病”,而是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健康、保健。 健康升级,药店不是医院药房替代品 作为药品销售终端的药店,能否让市民顺利买到安全的药品及其他与健康相关的商品,关乎市民便利,更重要的是发展健康零售产业是推动消费升级的一个重要渠道。 近日,记者走访发现,目前成都的药店均以销售药品为主,相关的健康产品等占比很少。根据中康智慧终端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四川省药店区域分布中,医院店比重高于全国均值3个百分点,说明与全国相比,四川临近医院的药店更多。但成都药品零售行业业内人士认为,其实药店不能是医院药房的替代品,药店营业额至少应该有60%来自其他产品,30%-40%来自药品,但目前四川包括成都在内,没有一家药店能达到这个目标。 “大健康”的目标就是摆脱传统药房经营模式,建立有效的商品与品类的领先优势与竞争力。据杏林大药房总经理胡宏敏介绍,在国内最早进行大健康业态尝试的药店中,无锡市民大药房应算其中之一。该药店面积大、有3层楼,而且品种品规特别丰富。除了药品、保健品、医械、食品外,药店还销售各种日用品以及眼镜。除此以外,杭州九洲大药房大关店可做B超心电图检查,深圳深信百年健康新概念药房里,消费者可得到全家保健方案等。这几家药店或多或少都体现着“大健康”的主题。 外省药店,已在探索“大健康”模式 你有没有想过,在家门口的药店就能买到一家人与健康相关的任何商品?实际上,这就是“大健康”药店应该实现的功能。 目前,在国内一些省份早已有药店在进行“大健康”方面的尝试。2007年,上海已经有药房引入保健品、药妆、医疗器械、花茶、医药图书、眼镜等与健康产业相关的商品,以便民、利民为出发点,探索多元化经营。上海国大药房开设中医馆,从全国各地中医院邀请名老中医专家座诊。 放眼全球,美国的药店也能满足人们“一站购足”式的消费需求,涉足健康、美容、家庭护理、生活用品、文具等领域。在日本,复合式的药妆店则经营医药品、化妆品等,已经成为广受国内外市民、游客欢迎的品牌。在我国台湾,药房也逐渐提升商品多元化营业额,涉及家庭医护、母婴健康、营养健康、口腔护理及个人护理等领域,并加强药房专业功能与药学服务。 大健康≠大杂烩,经营范围必须围绕健康主题 那么,是不是药店销售的品种越多,越能代表它就是“大健康”药店呢?当然不是。业内人士认为,“大健康”药店应该包括健康产品的经营,还有与健康相关的服务经营,是以为消费者提供健康服务为核心,解决消费者疾病预防、保健、康复、美丽、个人护理和亚健康状态逆转等健康美丽相关问题的药店。也就是说,“大健康”药店的经营范围必须是围绕着健康这一主旨,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变成什么都卖的“大杂烩”,自然不能成为真正的“大健康”药房。 记者观察 政策支持,推动行业转型 “对于行业发展来说,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比直接给钱好。”全国人大代表、老百姓大药房董事长谢子龙表示,比如低息贷款的扶持方式远不如为行业提供政策支持,前者是造福于一两家企业,后者是促进整个行业健康发展。 那么,给予哪些政策支持?这一点已经在商务部的考虑范围之内。今年1月,商务部市场秩序司编制的《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中提出,鼓励创新经营服务模式,引导和鼓励药品流通企业提升创新服务意识,向客户提供专业化、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同时发展专业药房、品牌专卖店、药(美)妆店、现代社区店、药店+诊所等新兴零售方式,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此前医改政策中明确提出推进医药分开,取消医保定点药店审批等政策的落地,也将进一步促进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和零售市场的充分竞争。但即使如此,药品零售行业转型升级中还是需要适应当前流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的变革,以及解决目前结构不合理、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 (原标题:药店不是药房替代品, “大健康”才是新出路) 责任编辑:晨枫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直事儿”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