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10月20日讯】(前瞻网)在中国,保健品市场每年销售额高达2000亿元,其中最主要的消费群体是老年人,占比超过一半。保健品公司为抢夺市场各施奇招,连蒙带骗地博取老年人信任,榨干老年人的钱袋子,由此可见保健品市场之乱象。 在保健品公司的营销套路中,诱饵通常是“免费礼物”,如免费书籍、免费义诊、油盐米面、日常用品等等。一旦目标群体“上钩”,接着便建立起双方信任,“洗脑”也接踵而至。 洗脑式营销,一直是保健品公司的惯用手段之一。通常,保健品公司会夸大产品用途及效果,甚至扬言包治百病,很多老年人信以为真。而且在有一定信任度的销售员鼓动下,老年人经常出现盲从及不理性消费。 除了洗脑式营销,保健品公司还喜欢用“专家义诊”的行骗手段。实际上,这些专家基本都是“托”,多为内部人员或无业游民扮演,没有任何医疗资质。专家们通过树立权威形象,并与销售员配合,进而忽悠老年人购买三无产品。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老年人都那么好忽悠。对这类老年人,保健品公司通常的做法是大打亲情牌,即所谓“亲情营销”。老年人不是不知道产品不可靠,但由于子女常年不在身边,而保健品销售员的关心恰好弥补,所以他们乐意为其买单。 那么,为何执法部门放任不管、任由保健品公司胡作非为?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取证难、维权难。很多老年人在购物产品时,没有任何发票、收据,几乎难以成功维权。 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一般对保健品的资质做审查,看是否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如果合法就无法进行处罚。换言之,定价是自由的,除非涉及诈骗。 不管这么说,这些保健品公司的行为,已经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整个行业的满意度相当低,不利于其他细分市场的发展,造成其他群体逐渐流向海外市场。 保健品市场套路太多太深,最终损害的只会是保健品企业自身,靠坑蒙骗的手段只能发展一时,终究有一天会穷途末路。▲ (原标题:保健品市场乱象丛生 坑蒙骗招式齐全) 责任编辑:晨枫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直事儿”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