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11月23日讯】(公共食谈)保健品是个好东西,自己吃错不了,送人也很体面。因此,近年来,保健品市场愈发火爆。 每个长辈过年都能收到一两盒保健品,已是大势所趋。 保健产品的光环很多,抗衰老、抗氧化、美容养颜……这么多好处如今都指向了红酒、葡萄、蓝莓中的成分——白藜芦醇。 实际上,白藜芦醇产品有益健康的概念,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跨国营销骗局」。 中国热炒的明星概念 却被美国确认数据造假 白藜芦醇是一种抗氧化剂,葡萄、蓝莓中就含有这种成分,于 1939 年由日本科学家发现。 可能你没怎么听说过这个名词,但搜搜看就知道,越来越多的国人在买。 ▼ 无人问津近 60 年 而在中国不到 5 年,热度翻了 10 倍 图片来源:百度指数 自白藜芦醇被发现之后,在长达近 60 年的时间里,人们并没有发现它有多厉害。但一位名叫 Dipak Kumar Das 的学者于上世纪末将白藜芦醇推上「神坛」。 Dipak Kumar Das 是美国康州大学心血管研究中心主任,因研究白藜芦醇的有益特性而著名。 他声称白藜芦醇有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功效,并认为这是法国人生活习惯极差但心血管病发病率欧洲最低的原因——因为法国人最爱的葡萄酒中含有白藜芦醇。 有了权威人士的推荐和研究背书,白藜芦醇逐渐进入公众视野,被冠以「软化血管、抗氧化、抗衰老」的光环。 但谁能想到,光环的背后却是造假和黑幕。 发表了 117 篇关于白藜芦醇的研究文章的 Das,由于学术造假而身败名裂,于 2012 年被康州大学开除。 康州大学的调查报告称,大量研究存在蓄意的数据伪造。 而最终被康州大学调查确认的 Das 造假研究文章,至少有 145 篇。 中国热销的明星产品 在美国却被严格管制 如下图所示,目前国内流行的某品牌「白藜芦醇」产品,大多在电商平台销售,每一个产品包装上都是满满的英文,并无中文标示和批准文号。
图片来源:电商网站截图 虽然白藜芦醇产品价格不便宜,却没有阻挡众多养生爱好者们的脚步,甚至还有大量年轻人将其作为「高档养生礼品」送给长辈和朋友。 以前面截图中某款明星产品为例,在其美国的官网用英文明确标出了一句话: 以上产品说明并没有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估,本产品不用于诊断、治疗和预防任何疾病。(下图红框处英文翻译) 图片来源:某产品网站截图 对比一下同款白藜芦醇产品在中国的宣传,简直是「包治百病」了: ▼ 什么情况都能吃 图片来源:某产品宣传页截图 一个美国权威机构看不上的东西,在中国却被如此夸大、过度营销。 看起来几百块钱一盒似乎不贵,实际上按商家的推荐,重病患者一年要吃掉 3 万多块钱。 但这几万块钱换来的并不是实实在在的好处,而是潜在的各种风险。 难道这是欺负我们人傻钱多? 在中国宣称保健的成分 居然在美国有伤肾案例 有些人可能会说,就算白藜芦醇那些好处是假的,但好歹它是个「抗氧化剂」,吃了或许有点别的好处吧? 的确,看了这些产品的宣传,总有人会动心。 ▼ 什么好处都有 图片来源:某产品宣传页截图 这里就不得不再讲一个故事,来给大家提个醒。 2003 年有美国学者研究发现白藜芦醇能延长酵母的寿命,后来还成立了研发白藜芦醇的配方和衍生化合物的公司,并于 2007 年上市。 很快,这家生物公司被全球最大的药企之一——葛兰素史克收购。 正当一切发展得非常顺利之时,2010 年葛兰素史克公司却中止了白藜芦醇研究项目,原因是实验里出现了多个肾衰竭现象。 而国内热销的这类产品,却没有任何警示。 健康人可以吃,不健康的也能吃,更可怕的是,越重病患者还越要吃得多。 ▼ 白藜芦醇产品宣传语,没有任何禁忌 图片来源:某白藜芦醇产品截图 我们查询了原国家食药监总局的备案信息,目前国内通过审批且尚在有效期内的跟白藜芦醇沾边的保健食品,仅仅只有一款「坤美靓牌白藜芦醇胶囊」。 而它允许的功能声称却是“增加骨密度”,主要成分也是碳酸钙。 也就是说,目前国内并没有任何一款合法的、具有「抗衰老、美容」等功效的白藜芦醇相关产品。 说白了,这种看似高级的「进口」保健品,正在利用非法宣传蒙蔽大众,谋取暴利。 这样的产品在各大平台上销售火爆,即便我们没被骗,我们的朋友、长辈也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买了、吃了。 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神奇产品?有没有见过同样套路的骗局? 请大家务必擦亮眼睛,提醒身边的人。除了自己不上当,也一定别让家人被坑害。 (原标题:一种中国热销的保健品,却是来自美国的造假骗局) 责任编辑:佟佟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