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5月25日讯】(北京商报)北京便利店在过去两年时间里一改“不便利”的刻板印象,在门店数量、售卖品类、布局密度、消费体验上出现飞跃式发展,这一方面来自于政府不断为便利店发展做出的推动,包括但不限于各种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则是来自于市场根据政策释放的信号和消费需求预期做出的互联网改造,从政策到市场不间断的动作将北京便利店推到了前所未有的便利高度,演化出具有北京特色的便利店形态。 政策不断细化 北京便利店频繁感受到政策的明显助推是在被纳入一刻钟生活服务圈内之后,蔬菜零售网点(菜市场、生鲜超市、社区菜店等)、综合超市、便利店、早餐(餐饮)店、理发店、家政服务点、洗衣店、药店、末端配送点等设施被北京市认定为社区配套的生活服务性行业,为了推动生活服务性行业发展,政府在相关政策和资金上一直在不断加码。 最新的政策直接将便利店的选址、密度予以官方引导,北京市商务委日前刊发了《居住配套商业服务设施规划建设使用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管理办法规定,居住配套商业服务设施一般应在交通便利、居民出行便捷的地段沿街、集中设置,可与其他独立占地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合建。设施布局遵循以15分钟步行距离为服务半径的原则,其中蔬菜零售网点、便利店、早餐店等基本商业服务设施布局宜遵循5-10分钟步行距离为服务半径的原则。 步行5-10分钟便可以到达一家便利店,这对于北京便利店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根据北京市商务委今年初提供的数据显示,北京的连锁便利店数量为1500家左右。要想实现5-10分钟的到达时间,必须在数量上有明显的提升,尽可能广泛地开店成为便利店企业和政府共同的期待,北京市商务委也同时发布了《利用地下空间补充完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便民商业进入地下空间的具体方式,如果地下空间符合条件的话,也能成为便民商业服务设施的选址空间。全家便利北京公司负责人吴海斌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公司旗下2-3家便利店选址在地下、半地下空间。吴海斌表示,地下空间经营便利店需进行“地下商业备案”;另外,将便利店开设在地下空间不会对经营造成影响,“如有政策支持,全家便利店也愿意在地下空间开设新的门店”。 |